许慧芬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它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评价,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因而具有两极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坚定深沉、热情向上的情感,并且表里如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一、体育教育的科学基础
学生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要搞好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生理学基础
由于青春发育期性腺功能显现,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使下丘脑神经过程总的趋势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就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一时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因而人的情感体验可分为两大类,即肯定、积极、紧张、激动的情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否定、消极、轻松、平静的情感。当人们发生激动或愤怒情感体验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如若极度紧张时甚至出现屏息现象,同时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含氧量增加;人在焦虑、抑郁或盛怒时,能抑制胃肠道蠕动或消化液的分泌,惊恐或激怒时,肾腺分泌增加,使人产生增力且可能做出平时做不出的动作。
2.心理学基础
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走、跑、跳、投等的人体基本活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同时还要付出意志,努力克服内外部环境造成的困难,这些都要求学生调动出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能量,而心理动力的激发和支持正是心理和生理能量动员的原始动力。有了这些动力,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才高,投入的时间精力才多,克服困难的效果才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高、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肌肉用力准确、运动表象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技术动作也能出色完成。
所以,体育教师应注意观察和了解,善于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处于稳定而积极的态度中,保证体育教学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进行。
二、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间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良好的心理关系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殊性——例如,800米、1000米、3000米等长跑,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随着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的增强,他们对复杂事情的分析会更全面,对挫折的情境会做好预见性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挫折,会冷静分析,并会在激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的自我调节。任何教学活动的安排,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伴有积极的心境状态,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时,就会喜欢上体育课,接受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心理、生理素质的提高。
三、对体育教师的建议
1.给学生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形象。在内在形象上,要做到知识渊博、专业知识牢固、语言优美、气质佳等。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师的学科知识越全面、越丰富,学生受益就越大;在外在形象上,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自然大方的教态、示范到位、准确的动作、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以身作则等都给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树立教师的威信,正确应用情感投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善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调皮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成绩较好的,让他们多做示范,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练习,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能控制这些学生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等行为,同时还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创新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教师的良好形象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性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同时,在队列队形的创新变化上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倍增,打破传统的绕场慢跑两圈作准备活动,而是由教师做领头羊,带着学生跑“S”字形、“8”字形、“Z”字形;或男女同学分开跑,由排头学生领着跑,跑出各式各样的队形,这样学生也高兴,同时准备活动也做了。场地器材的布置也要创新,例如,在进行跳远和跳高的腾空教学时,为让学生做出腾空动作,可用竹竿系上一个球撑在起跳线的上空,让学生在向上跳的瞬间去触摸球,让学生带着好奇去练习,从而达到向上腾空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运用快乐教学,在快乐体育中提高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技术动作水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真正达到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