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除了讲课要有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是否有新意。讲课有新意,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课中的新意,主要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信息
生活之树常青。我们现用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虽然补充了不少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国际时事,对搞好教学无疑是帮助不小的,但由于实践的飞速发展,诸如各种新发展、新条件、新科技成果、新价值观念、新生活方式、新精神面貌等是层出不穷的,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信息来源广、速度快。因此,教学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的材料和新的信息。
二、新原理
思想政治课教材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有关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提法、新范畴等应运而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及时地把这些原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能同蓬勃发展的时代相一致,让学生能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新方法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等特点,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教学上我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法,即从故事、事例等具体形象的材料出发,引导学生将其归纳上升为抽象的原理,再用这个原理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我认为这种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此外还采用顺口溜、课堂讨论等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新编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是以课题、节题(初一、初二没有)、框题、目题的形式组织编排的,而每一课题的下面都有引言内容,它一般是由文字和背景图构成的。一般来说,每课的引言是由精炼、准确、简明的语言概述而成,引言内容篇幅虽小,但作用甚大。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少学习这部分内容,甚至视而不见,为引起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笔者就引言内容的作用略谈一些粗浅看法。
1.引言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初二教材来说,它是讲述法律常识的一门课程。在第一课的内容中,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的含义、特征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内容。第二课引言内容就是对第一课内容的承接,下文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离不开法律。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既能联想起上一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又能知道下一课要讲什么内容,可谓两全其美。
又如,第三课引言内容中,一开始就写到:“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法律,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也离不开法律”,这是一个过渡句,从而引起下文。
2.引言内容起到高度概括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引言内容言简意赅,是对本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以及它在本课中所处的地位。就段落结构而言,多采用的是总——分的形式,引言内容是总,即总括全文主要内容;各框题的内容是分,即分述。这样编排的好处是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便于具体阐述,使人容易理解。例如,初二(下册)第十三课“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权利”,引言主要将本课书内容概括为两个问题:第一,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现为,人民对国家事务有权进行管理。第二,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表现为①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政的首要权利;②政治自由即公民依法享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六项自由,它是公民议政的必要权利;③公民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使知识系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又如,初三所有五课内容,主要是把本课的重点问题以问句的形式加以概括出来,执果索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部分内容利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3.引言内容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新编初中思想政治的引言内容是由文字和背景图构成的。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重视背景图,总认为这是虚设,无关紧要,实际上文字和背景图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二者共同构成引言内容的统一整体,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育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比如,我在讲初二(上册)第七课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背景图片,而后提出问题:①想一想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人物?②此图表明了什么问题?③对你有何启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主体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两部分内容对照起来,真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重视对引言内容的学习,认识它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有助于理解各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线索和知识结构,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