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平
在创建东葛学校精神的大背景下,我校在组织实施自治区“十一五”重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创建特色学校的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构建了体验式课题研究模式,用科研思维开展校本研修,引导教师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之路,打造了一支教风严谨、业务精湛、多元发展的教师团队,历练了一批懂理论、重实践、敢创新、善总结的教学科研骨干,切实提高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及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案例解析:
新学期开始了,在学校第七届“我能飞”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以校级课题组为单位,有的说课,有的上课,有的作课后反思,还有的评课、答辩,将各组在课题研究中摸索实践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模式向全校老师展示出来并进行集体研讨。四年级语文组《去年的树》,通过细节品悟和感情诵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言语一语言智能,使之于平淡的文字中领会了深刻的哲理;中年级数学组妙趣横生的《植树问题》,在发现、辨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数理一逻辑智能;科学组《水和水蒸气》则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自然智能,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验,理解了自然界中有关联的事物间互相转换的原理和过程……
(评析:有主题地开展同伴互助式课题沙龙、集体备课、专题竞赛,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教学成长,互通研究感悟。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可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和团队的专业成长。)在台上,老师们用各种形式展示各自课题组的思考与实践成果;在台下,由学校行政及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评委小组正依据手中的南宁市东葛路小学“多元智能课堂教学分析表”“说课分析表”“课后反思分析表”“答辩分析表”“学生课堂行为表现分析表”等,多管齐下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尽可能全面、客观的评价:对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严格考量,对每一个学生学习、常规、受关注程度予以细致关注,对课题组教师合作、交流、互助情况作出全面评价……这一系列由学校核心课题组开发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框架,重建了我校课堂教学分析活动的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向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教研技能分析框架。全方位地分析评估每一个课题组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教研技能,并作出详实的分析报告,可以引导老师们在学会总结经验、感悟收获的同时,更理性地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评析:重视专业引领,除寻求校外学校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等各领域的专家支持外,从学校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和发掘校内业务骨干的力量,对普通教师形成技术上的共享、支持,给予行动中的诊断、评价,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体验研修中领悟到理论和实践技术的真谛。)
在这次竞赛活动中,每一个课题组都是研究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的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是研究的受益者。大家在体验了整个研修过程的同时,也收获了研究的喜悦与成就感。
(评析:校本研修的直接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研究型教师团队,最终目的则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打造特色化品牌学校。因此,在有效的校本研修实践中,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都是参与、受益者,可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让每一位教师真诚快乐地奉献,让学校成为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
思考一明确研修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学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环境,开展任何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都应立足于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致力于激发教师个人以及团队的积极性、合作性、创造性及成就感,以达到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和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以此为目标,学校的教研活动就能找准着力点,少走弯路,沿着正确的轨道良性运行。
思考二突出研修主体,以尊重教师多元体验为本
教师是校本研修活动的主体,教师个性化生活体验决定了其在研修活动中的体验多元化。而伴随着丰富感悟的内心体验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转化为教师个性化教学行为的基础。只有做到尊重教师的多元体验,保护教师个性思考的火花,让每一位教师都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并且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他(她)应该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时,才能够有效启迪其教育智慧,使浮在表面的教育行为内化为其自身的教育观念与行为。
思考三丰富研修内容,以学校、课堂、师生的需要为本
传统的校本研修,忽视学校的实际情况,忽视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地位,忽视教师、学生的发展需求,没有抓住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缺乏针对性。由于在培训中得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帮助,长此以往,教师便失去了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必须从学校、课堂、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去制定丰富、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内容。
思考四创新研修方式,以体验式研究为本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就记得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是确保校本研修获得成功和高效的关键。为此,学校必须创新研修方式,在理论学习、行为跟进、总结反思相结合的体验式研究中引导教师去领悟、实践、升华,并以此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责编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