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了也发特等奖”辨

2009-09-08 08:04张继学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错话于永正特等奖

张继学

近年来听课较多,收获不少,疑惑也不少。比如,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总是那样简单、机械,几乎是清一色的肯定和表扬,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老师的应答都是:“好!”“很好!”“你真棒!”“你真大胆,有创见!”特别是当个别学生作了一些另类的回答,老师也兼收并蓄,欣然接纳。比如,学习《麻雀》一文,有学生说:“像老麻雀那样,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会白白送死,倒不如回去再孵一窝小麻雀。”老师说:“你真聪明,有远见!”引得哄堂大笑。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有学生说:“白骨精会随机应变,把孙悟空骗得团团转,也是好样的。”老师说:“你真棒!说出了自己的体验。”学习《钓鱼的启示》一文,有学生说:“要是我,就舍不得放,因为鱼是那么大,又没人看见。”老师说:“你敢于说真话,很好!”对于学生这样一些欠妥和不妥的“放言”,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引导和矫正。

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正不断地重复上演,让人费解。听课之余,我也曾与上课的老师讨论过、交流过,一位老师说:“这是新的教育思想,于永正老师说了,学生说错了也发特等奖。”有了大师的“名言”,我实在不敢多言了。但我依旧疑惑,便到处寻找资料,想弄个明白:于老师真的说过此话吗?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话的出处,那是于老师在一次外出上示范课时说的:“我上课最喜欢敢讲话的孩子,只要大胆发言,说错了也发特等奖。”原来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才这样说的。但经过那位老师一番斩头去尾之后,这“格言”就有点变味了。

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发言,允许学生说错话,决不等于对学生的错误认知也要予以肯定和褒奖。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于老师的话其本意属于前者,是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而非放任错误的认知肆意张扬。那么,为什么“说错了也发特等奖”呢?是否于老师特别青睐说错话的学生呢?当然不是。他是以特殊的方式鼓励特殊的学生,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一、学生中总有一些特殊的群体,胆小害羞,怕说错话挨批评、被耻笑,所以就不敢说话。现在有了于老师的这句话,孩子们在心理上就获得了一种不怕说错话的支持和鼓励,胆子就变大了,心灵就敞开了。二、“错话”表达一种错误的认知,未表达之前隐藏于学生心中,不讲出来,不等于不存在。积存多了,久了,会成为负面的心理垃圾,影响学生心灵的健康发育。鼓励学生把错话说出来,就等于把心理垃圾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样才能寻找到化解和清除的途径,从这个角度讲,“说错了”确实“也该发特等奖”。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已经暴露出来的认知上的错误进行怎样的处理?棒喝要不得,放任要不得,一律喝彩更要不得!这是因为:

一、从学生的角度考量——当一个问题提出,学生的回答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全对,第二类是欠缺,第三类是错误。当语文学习处于优势的第一类学生作了正确的回答时,他的内心一定是充满自信的,但在第三类学生的发言得到老师肯定以后,他的自信连同新构建的认知便动摇了,由原本的不糊涂变得糊涂了;当学习有一定困难的第二类学生作了发言时,他的内心并不踏实,总是期待着得到老师的点拨和评判,希望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当其听到老师对第三类学生的发言进行褒奖。有点糊涂的他会变得更糊涂。而通常情况是第三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少,有点逆反,也有点小聪明,喜欢唱反调、搞点黑色幽默,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的发言既能引发笑声,又得到老师的“捧场”,他就会像小糊涂仙一样得到心理的满足。这样盲目的肯定,结果会使三类学生都糊涂起来,一堂好好的语文课被上成了迷迷糊糊的搞笑课。

二、从老师的角度反思——在平等的师生对话中,老师应处于首席,把握对话的方向,将未曾预设的生成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认知展开思辨、探究、争论,把思维推向新高,把对文本的理解引向纵深。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而这需要教师的智慧、敏锐、细心和责任感。像于永正老师那样,从不轻易放过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错误和含糊之处,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和爱护,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恰当体现。这大概才是“说错了也发特等奖”的真正内涵吧。

(责编蓝能波)

猜你喜欢
错话于永正特等奖
莫怕“偶尔说错话”
莫怕“偶尔说错话”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首届中国钢笔书法青少年大赛 特等奖作品
特等奖作品
学生小高组特等奖作品
于永正从教年记
不忘传承 砥砺创新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研究掠影
于永正纪念专刊
于永正“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