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冲
一、专业发展——体育教师的必须
环顾四周,在某个地区或者说相对一些教师个人来讲,有的体育教师开始崭露头角,也能在各级体育优课比赛、课题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仔细审视一下,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比赛过后是风采依旧、人气持续高涨还是偃旗息鼓、回归到默默无闻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硕果仅存的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呢?虽然我们有的老师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很高,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好手,但大多数还仅仅满足于把课上好的层面,缺乏专业成长的自我意识,没有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位走强”,离真正的名师、骨干还有一段距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培训自己”已成为国际上对教师提出的第一要求。而体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这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保证。所有这些都表明,专业发展,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必须。
二、自我发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高位走强”的必须
1以往的教师发展更多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考虑的事情,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政策,组织培训、比赛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素质。体育教师只是教育政策和学校计划的接受者、执行者、被培训者。体育新课程对学生提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觉得这也很值得我们体育教师群体借鉴与学习。体育教师如果离开了学校给予的发展机会,更要自我发展,自己给自己机会,否则就是被动等待,等待什么?等待落后。体育教师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他可能面对的就总是被动选择。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想要“高位走强”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和能动的。
2儒家文化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说法,也是以“达”为前提的。就是每人都要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力小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要给别人增加麻烦也就相当于是帮助了别人,而有能力的时候就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自我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
三、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
1读书学习。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体育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造诣、渊博的学识,保持“职业青春”常在,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向书本学习。读什么呢?平时的教科书、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多读些体育专业的报刊杂志、书籍,读教育理论方面的经典,再读读哲史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当前特别要重视对新课程理论的全面学习;了解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要关注国家对体育新课标又有了哪些修改;要注意追踪一类体育书籍文章,追踪几位体育教育名师。追踪他们,就等于追踪了中国最高水平的体育教育科研,掌握了体育教育科研的最新动态。新时代的网络研修突破以往学习时空上的桎梏,可以走近一些专家学者,比如,在体育新课程领域的学习上,就要追踪体育新课标研制组组长季浏教授、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北体大赖天德教授等,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学习,就要追踪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卢元镇、胡小明、谭华教授等;想要在体育游戏上有所建树,就要追踪吴纪安、关槐秀等游戏大王。对他们的重要言论、文章和专著要积极学习,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如此,站在“名师”的肩膀上看问题才能更高更远。当然,体育教师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从书本到书本,要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2要上好课。这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基石。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发展的主阵地,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考察一些名师的成长历程,体育教师要全面开放汇报课、研究课、随堂课、展示课等。要让自己多登台亮相,通过课堂不断提升、锻炼自己。脱颖而出。上过公开课、评优课的体育教师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了上好这节课,每一句话怎么说更准确,技术示范怎么站位更有效,各个环节怎么衔接才过渡自然,反复琢磨思量,积极向师傅请教,不断调整教学思路。而当体育教师英姿飒爽站在操场上时,拥有的是百倍的信心!收获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这里笔者想表达的是体育教师更要上好家常课,在评课过程中出现的做课现象虽然对体育教师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但体育教师日常面对的是未经修饰的常态课,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原汁原味的成长体验,增长见识,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学技艺,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要进行课题研究。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无和水平的高低,是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名师与凡师的分水岭。而其实我们中小学体育教师只需也只能进行一些草根化研究,正所谓,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育即科研,成才即成果。当我们把体育教师的研究课题,定位于课堂中遇到的具有“短平快”特点的问题,会使体育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多一份理性思考,更有利于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的合理解读、练习处方的科学选择与适当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等等。还应该追求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的增长,如心理偏差学生如何教育、严格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需注意什么、如何正确妥善评价学生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见惯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去研究它、尝试它,就能生发自己的思考,为自己的科研滋养底气,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4要多进行诊断和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那么,诊断、反思什么呢?不管是上课还是听课,一堂课下来,总有成败得失,“妙笔”之处,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形成。亮点”,“败笔”之处通过分析,“亡羊补牢”形成“起点”。要诊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能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较好地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听课、研讨之后,我们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诊断、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就一定能够使“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5观课议课。就观课而言,笔者觉得不仅应听同学科的课,还应听其它学科的课。我们感觉体育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相对差些,教学内容难以生动表达,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果经常观摩文科课堂教学,就可弥补其不足。理科教师对定理、公式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对例题的分析和演绎及解题过程的举一反三,对开拓体育教师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我们认为,评课更是对听课的一种督促。通过谈体会,说出成功、失败与困惑,碰撞出教师思想的火花,进而引起教师深层次的思考与获得。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我们体育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点”的交流作用,教学论坛、教师博客等(比如《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体育教学》杂志论坛、教育部新思考网中远程研修平台等)就能较好地为教师与同伴、专家进行教学交流、专业切磋提供跨地区、跨人群、多角度的畅谈平台。
6再说“奉献”。教师职业的奉献特点是不容回避和否定的,但是,我依然认为,教师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个“奉献”本身也是收获。收获什么呢?收获成长!奉献是成长和成功的必须。笔者强调的是,奉献的同时,体育教师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学生中考体育和体质测试的优分率——这当然也很重要,体育教师也应该有自身的成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开始进行教育科研并取得成果,又开始写作并发表教育文章乃至出版教育著作,开始踏上由一名普通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路……这都是体育教师的收获和发展。这里笔者需要着重提一点的就是爱的奉献。不仅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而且能形成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爱,那才是真正有效的、发展了的体育教师。
7自我超越。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自我超越”,它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能达到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一个在生理上已经趋近成熟的体育教师,在心智上仍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他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君不见,关槐秀、吴纪安等一批精英虽然退休但仍活跃在体育教育战线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透过他们的教育人生,我们看到了执著、超越、幸福。他们既为生存,也为发展,既为“育人”,也为“育己”,将工作与生活统一起来,职业幸福感伴随着工作油然而生,生命也更有意义。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体育教师首先得唤起自我超越的自信心。因为“在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它熊熊燃烧起来,就能造就出一位对教学做出不少自己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