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落后生现象始终是客观存在的,鉴于落后生的体育运动水平较低、运动承受心理不足和运动技能进步缓慢的现实,体育教学中对落后生的关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落后生问题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使得对体育落后生的正确教导,成为一个困扰弥久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对待落后生的传统弱势观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平等地对待落后生,对落后生进行“鼓舞式教育”,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客观的赞许和鼓励,使体育落后生问题有一个较好的解决策略。
一、“鼓舞式教育”的涵义及应用到教育体育落后生的意义
1“鼓舞式教育”的含义
“鼓舞”分析其单字原义,鼓有击鼓之意,舞有舞蹈之意,鼓舞则是击鼓跳舞,即是鼓励、欢乐的涵义。“鼓舞式教育”则有秉承赞扬和鼓励的理念,对学生施以耐心的鼓励、劝导和帮助,帮助其恢复学习和做人的信心,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拥有快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正确理解“鼓舞式教育”的内涵,把握其内在价值,是实施“鼓舞式教育”,积极教导落后生的关键。
2“鼓舞式教育”对落后生教导的意义
(1)能激发体育落后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落后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往往羞于参与体育运动或者参与体育运动不积极,有一种心理畏惧和恐惧的心理;而且落后生往往动作不协调,跑不快,跳不远,对于要求练习的技术动作,总是不情愿,这主要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赞赏鼓励的语言、树立信心的手势、佩服欣赏的目光,以激发落后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时刻处于兴奋状态。
(2)能使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部分落后生对体育课不重视,不认真,造成组织教学的困难。有时教学中存在着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之间缺乏心灵的沟通,关系逐渐疏远、紧张,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体育教学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甚至感到厌倦。自从把“鼓舞式教育”的理念带进体育教学后,师生关系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落后生心理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能真正自觉地克服身上的缺点。“鼓舞式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鼓舞的本质是以爱心为基础,学会赞赏、鼓励,毕竟“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3)能帮助落后生树立自信心
一个人要拥有自信心,除了自我鼓励外,更需要外界的认可、鼓舞。对于一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落后生来说,一个充满激励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赞许、一个适时的鼓舞举动,都可以使他们强化自我认同感,树立信心,形成“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然而鼓舞并不等同简单的肯定和表扬,要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树立信心,为落后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才能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将其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当前体育落后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1缺乏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
部分落后学生由于体型较胖、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田径成绩较差,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其主动进行练习的努力不够,成绩提高较慢。由于这些先天的条件限制,落后生往往很难在心理和情感方面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享受,缺乏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
2意志品质薄弱,心理矛盾,情绪不稳
主要表现在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项目(如中长跑等)难以坚持,缺乏勇气,并担心在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畏手畏脚。且落后生往往由于体育技能较差、运动能力较弱等因素,有自卑、逆反、封闭、放纵等心理特征,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面对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3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落后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
三、“鼓舞式教育”对体育落后生教育策略
1树立“鼓舞式教育”的意识
树立“鼓舞式教育”意识是实施“鼓舞式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同时理解和把握“鼓舞式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落后生,让落后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教导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
教师应成为落后生的知心朋友,充分考虑落后生特殊的心理状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来进行教学,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人手,引导其克服困难。教师还应当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进步。譬如有的落后生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身体素质较差、心理因素,或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练习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时付出了努力而收效甚微。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之心去理解、关心他们,鼓励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2根据落后生特性,给予必要的“鼓舞照顾”
根据落后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多方面的“鼓舞照顾”,这对教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以前,对落后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看待或者忽略其存在,这种被“忽略和轻视感”让落后生受到无形的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在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战,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因为这种轻视与忽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
所以,应适当地采取一些保护性手段给落后生以某种合乎情理的“鼓舞照顾”。如采用降低标准、同等评优的方法,即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在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等,使落后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同时教师应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落后生作为教导其他落后生的依据,并让其帮助其他落后生。这样能激发其他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能行”的信心,这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3创设生动和谐、充满关心的学习环境
“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落后生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所以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较其他学生更强烈。多给落后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得到肯定的评价,对于落后生具有一定意义。在教导落后生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寓教于乐,减少阻力与挫折,帮助其建立“成功感”与自信,这对落后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4运用鼓舞手段激励落后生的自我教导
鼓舞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教导落后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如在课中用赞美的语言、鼓舞的话语,调动落后生练习的积极性,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手段。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落后生加以赞扬、肯定和欣赏,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所以课中不应吝啬表扬赞赏之语、鼓动激励之词,不管落后生的动作好与差,完成的质量怎么样,先找到闪光点加以赞赏,再进一步提出要求,而且对落后生的学习、进步的肯定,对落后生的优势和长处正确评价,能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体系。另外,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光亮,请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中国校外教育,2009(3)
[2]王莉,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医药医学学报,2007(2)
[3]陈华良,体育教学中后进生转化与赏识教育,新西部,2008(10)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