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
一、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当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文字、数据处理到现在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方式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学生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目前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方向我们发现发现:一是大约有40.6%的学生家里已有计算机,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比例为100%。仅有15%的学生具有专长,如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等,75%的学生只会做简单的排版设计,其他一窍不通。二是大部分同学都意识到,计算机是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的使用技能是必要的。三是图像处理、Internet知识等包含创造性与新奇性的信息则受到同学的关注。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普遍具有学习计机知识的愿望,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滞后于时代的内容不感兴趣,追求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新信息。同时,在传授知识这方面,学校教育正逐渐失去优势地位。导致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有:一是目前计算机教学的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风格上的差异;二是目前的教学还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特性和将来学习的要求;三是目前的教材知识点编排不合理,无法适应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迫切改革计算机课程改革,运用相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计算机课程建设。
二、计算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以适合自己水平特点的方式更好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二是解决学生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跟上班集体;三是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水平的基础上,掌握策略性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三个层次由基础到提高逐层递近,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下面根据分层激励、认知风格和掌握学习等理论,以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课程中个别差异的三个主要方面(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水平)为切入点,就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策略、任务与案例相结合的策略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等三种个性化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1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要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只有针对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和动机上存在的差异,找到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辅导与评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得到激励,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因此“分层激励、差异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教师内部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首先,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为一般,并且呈参差不齐的状态,所以可以采用测验或实验教学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认知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并找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分层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二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分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分析教学内容中需要了解、掌握和深入了解的部分,对教学内容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划分层,一般可以分成基础层、应用层和深入层。基础层的知识与技能是所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应用层主要是在基础层的内容上强调知识的应用;而深入层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速度快、能力强、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中学生设置的。
三是集体教学、合作学习与分层指导相结合。在共性的知识上可以采用集体讲解,在探究性学习任务或者跨领域的主题活动时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必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研究、交流,在合作中互相质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合”、“分”结合。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结束后,以分层释疑的方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问题。答题方式可分为示范式回答、补充性回答和激发式回答。示范式回答指先高层同学答,再请低层次学生回答类似问题;补充性回答指由低层到高层学生依次回答,不断补充;激发式回答即低层学生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激发其思考。
四是及时反馈与过程性、激励性评价。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期末成绩可以采用“进步分+考试分+评语+平时电子作品集”的形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考试中可以采用分层次命题的方法,采用不同难度的考卷进行测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的试卷的基础上继续做更高层次的试卷可以获得加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成绩,提高元认知水平。这样,在不增加班级、不增加教师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中学生的“分层激励、差异发展”。
2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计算机教育虽然是一种基础教育,但很多学生还是希望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引入案例教学更适合该课程的教学,学生也只有在解决案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一般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计算机教师通常是先基础,后引案例。我们认为更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直接引入案例,布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此时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解惑,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地完成既定任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中学计算机教学值得推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学生的专业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地提高。
3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具有高速发展性,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软件、新技术问世,教师不可能把每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每一种新技术都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借鉴以往的经验、方法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是帮助学生要客观分析学情,形成合理定位,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自主学习的策略中,教师应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各种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订计划、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学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监控、评价和修改。通过这种方式,发挥教师在计算机个性化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该个性化教学策略要求帮助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客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合理的学习定位,才能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形成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帮助分析自己的信息技术基础如何,从而得到自己在信息技术上是扎实、一般,还是教薄弱的定位;二是帮助分析自己学习能力方面的情况,包括接受、理解、反应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是强、一般还是弱的定位;三是对自己的学习动机、态度、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在这些方面是否已经作好充分准备;四是帮助确定所要学习知识的难度、学习目标、学习时间,从而掌握认知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五是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认识到自己是具有了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欠合理的方法还是不合理的方法;六是帮助对自己的具体学习行为反应进行分析,以形成对具体学习行为是恰当有效、较有效还是无效的定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分析。学生就可以制定出个性化学习计划。该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师生可各持一份学习计划,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计划中要写明具体的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材料、时间计划、预期成果,完成任务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蔡晓丽,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5(5)
[2]郑航,认知风格与教学策略的选择,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9)
[3]赵成功,浅议对计算机教育的思考,信息与教学,2007(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