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

2009-09-05 07:22龚云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校本体育

龚云峰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导致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受挫,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导致所有成果与过程,实验与实施、评价、编制等指标缺乏系统管理,使众多开发变成形式。因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各省市中小学纷纷结合地方体育课程资源、本校体育特点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编制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并组织各方力量认真实施,建立了适应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检查与考评制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在实践经验及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谈谈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制约因素与实施中的注意事项,管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建设。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出现的主要制约因素

1体育课程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管理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在我国许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基层教师与科研人员不断申请课题,专注于一线课程开发研究,分科分层,造成一个目标一个结果,开发点极其狭窄,推广起来总是局限在某一年级或根本推广不了。其原因是既没有管理的概念,又无最基本的开发管理经验。学校没有从管理体系上寻找解决途径,是导致这些问题悬而未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只有在认真考察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的基础上,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提高课程管理的水平,科学指挥课程实施,才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

2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能级效能低,整合性不够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制约因素众多,组织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庞大的开发前期、中期和后期,每个阶段又包含着多个相关因素,管理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因素必须具备很高的管理技巧与能级效益。

我们知道,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多数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所开发的也往往是某一门课程,更多的表现为教材、课程开发缺乏理论的指导,所以这样的课程开发,教师不可能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他们的工作方式过于独立和自我,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还不够。同时,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还不到位,往往是为“开发”而“开发”,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而是根据教师“特长”来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往往是“师自为本”,无法体现学校特点、学科特色、学生特长。

3管理人才匮乏,专门机构组织极少

目前,体育课程研究人员的数量非常有限。体育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对课程研究的轻视,造成对课程专家培养的忽视,而且体育教研人员一直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各个学校自身研究水平只停留在表面,自上而下的体系建构完全脱节。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一线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及业务水平断层严重,理论知识的欠缺极端恶化了实践基础。当前学校需要更多的是课程型的学科专家,而不是学科型的课程专家。因此,随着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大范围启动,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个在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这无疑给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解决对策

1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管理的目标性

目标是第一位的,学校课程管理不同于学校其他领域管理的地方,是直接进行的。学校课程管理的实际上是大部分普通教师,是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首的全校教师集体。这是有道理的。就体育课程的实际来看,无论是由谁规定体育课程,最终仍然都由体育教师负责落实。即使在集权制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也在进行着“课程管理”,只不过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非常有限而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的主体就是体育教师。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体育教师管理课程的主体地位。在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既有对体育课程编制工作的管理,又有对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工作的管理。从体育课程的编制到其最后所产生实际结果的几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的,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体育目标的达成。

2体育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层级界定

在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我国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它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总结推广体育教学经验,探索体育教学规律,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体育教师成长的一种研究活动。因此,针对主体和过程都要根据不同层级任务进行管理,以期得到最大的目标管理效果。课程管理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层级的课程管理其主体是不同的,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国内学者所认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管理主要是指对课程产生过程的管理,也可以涵盖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教学管理)以及建立在前二者基础上的课程评价过程的管理(课程与教学质量鉴定)。宏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既包括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也包括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中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指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而微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仅指学校教学组织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的管理。

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职能必须优先考量

我们了解到,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方法、程序,设计、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协调管理客体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因此,可知体育课程开发管理是一定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协调体育管理客体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进而可知课程开发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而管理系统的整体是由相对独立的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可以按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来划分,也可以根据管理的职能或管理机构的部门设置来划分。

4扁度强化体育课程开发管理人员的实施策略

体育课程管理是组织及其人员对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产生的与之有关的课程文件和课程资料、教学大纲、教材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活动。课程管理具有普遍性,凡是有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地方,无论是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需要课程管理的存在。此外,课程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或团体。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更强调个人的课程管理行为。

校长层面的课程管理是指校长对学校课程活动、文本、人员的管理。它包括对课程观念、课程资源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校长除了要进行教学管理外,还要对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环境等进行管理。如果说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体现了校长的行政权威,那么对课程的管理则体现了校长在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业权威。校

长要发挥一定的课程管理职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专业知识及明确的办学理念,并能够通过管理行为来促进教职工的专业发展。

5体育校本管理重点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澄清

两个基本原则主次清晰易懂,具备高度的导向性。一方面,个性属于内涵要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突破原有单一课程资源的局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拓宽课程实施的空间,所以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课程未必有教材”,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仅看成是学校、教师自编教材,在实践上容易误导教师们盲目仿效专家编教材的方式,而编出“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背离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

6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管理的多重性释疑

体育校本课程是针对学生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采取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另外,基于校本课程的初衷是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发展需求的差异性,评价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在学生学习课程之初,教师可采取前测,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知识水平和能力评估,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评价标准。在后续各个阶段的学生学业评价中,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个体差异性上。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的性质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可以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对于难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可通过作品展示、现场表演、实物制作、项目设计、对话交流、档案袋记录等多种方式来评价。

参考文献

[1]许冠忠,新时期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总体构想,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23

[2]叶海英,黄德清,对校本管理本土化的思考,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3):68~69

[3]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校本体育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