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宗良
摘要:《醒梦骈言》中未见山东方言的特征词,不能说它是一部使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小说。小说中使用了较多的吴方言特征词、典型词和吴语语法,是一部属于官话系统但却保存了较多的吴方言特征的白话小说作品。它的作者不是蒲松龄,而是一个以吴方言为母语、且在吴方言区生活多年的南方人。
关键词:醒梦骈言;吴方言;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712(2009)02-0137-09
《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了徐文军先生的《守朴翁是不是蒲松龄:<醒梦骈言>作者初探》一文,对短篇白话拟话本小说集《醒梦骈言》(一名《醒世奇言》)的作者问题提出新见,认为此书的作者“守朴翁”即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蒲松龄自己改编《聊斋志异》中的十二篇文言小说,写成了这部共十二回、每回叙—个故事的白话拟话本小说。文军先生的新说,论据之—便是《醒梦骈言》小说使用了山东方言,他由此认为《醒梦骈言》的作者是籍贯山东的蒲松龄本人。笔者从方言学的角度对《醒梦骈言》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此书所使用的语言不能认定为山东方言,它的作者不可能是山东人,更不是写出了《醒梦骈言》所借以取材的《聊斋志异》一书的蒲松龄本人。下面缕述我的看法,兼向徐文军先生和方家请教。
一、《醒梦骈言》中的“山东方言”辨误
文军先生在文中谈道:“《醒梦骈言》所用的语言,是当时说书艺人讲唱故事所通用的‘官话。但从中也不难发现山东方言土语痕迹,并且不是少量。”他举出了《醒梦骈言》第七回中庄媪和黄氏的一段对话,又分别从第二回、第七回、第十回、第十一回中择出一些语言材料,用来说明他的这一考论。从对徐文军先生举出的例文所做的统计看,徐文军举出的方言语词为以下十九个:
替你的力;横不是,竖不是;酸的成的,香的臭的;物事;鼻涕眼泪的催促;透湿;住点;爹爹;生活;可不;惯家;牲口;打料;亏;个把;活计;没工夫;骨董的一声;瞎七瞎八。
凭这样一些语词是不是就可以认定小说使用了“不是少量”的山东方言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变体,又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种情况。其中社会方言是依据使用同一地点方言的人的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来进行划分的,所以我们一般说的方言都是指地域方言而言的。任何一种地域方言都有自己完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在方言和共同语、方言和方言之间,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要远远超过词汇。而且方言又是分为许多层级的,即以山东所在的北方方言区而论,北到东北,南到云贵,中国有二十多个省份属于北方方言区,山东方言只是北方方言下面的华北次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山东方言内部,也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李荣等先生按古代人声字在今天山东方言中的演变把山东方言分为中原官话区、冀鲁官话区和胶辽官话区;钱曾怡先生等则按照普通话卷舌音声母在山东是否分为两类和是否分尖团音,把山东方言分为东西两大区,其中西区又分为西齐区和西鲁区,东区又分为东莱区和东潍区。现代方言学家对一种地域方言所做的描述,既包括对方言语音的记录和分析,也包括对方言词汇、方言句法的记录和研究,此外还有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比较和分类研究等等。
可不可以以方言的语词为材料来研究某一方言的词汇特征,从而发现不同的方言词汇之间的歧异和某一方言的语词特色,进而确定这些语词归属于某一方言系统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进行这样一种比较与归类性质的研究,而在于所进行的归类研究是否真正抓住了某一地域的方言语词所具有的方言特质。就词汇而论,每一种方言中都有着数不清的语词,这些语词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另一种方言语词的不同特色,从而显示出它所归属的方言系统的词汇特色来。然而我们也要清楚,与语音、语法特色比较起来,方言词汇的特色往往并不是那么突出的。拿北方方言来说,大部分的方言语词在北方方言中都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确定它们属于北方方言,但却很难说这些语词是北方方言下属的某一次方言所独有的。究其原因,从方言系属中低层级的腔到土语,再到次方言、方言,甚至一个民族的共同语,一种方言中那些独具表现力的语词总是不断地被它的上一层级所吸收、融汇,从而形成它的博大精深和长久的生命力的。也正因为如此,要正确分辨、判定某些语词属于共同语还是方言,是方言的话又属于方言的哪一层级,其实是颇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方言学者对这一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李如龙先生所倡导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所谓“方言特征词”,可以界定为“不同方言之间的词汇上的区别特征”,它们是“一定批量的。在本区方言中普遍存在,在外区比较少见的方言词”。按照这样的界定,籍贯山东潍坊的李焱先生发表了《山东方言特征词初探》一文,从多种方言词典所收录的山东方言词汇中选取了四十个词为山东方言的特征词。现将这四十个词抄录如下:
招、冻冻、劙心、踡、撮、蹴、葫弄、趄、缕缡、恶膺、愱、拇量、张、除、将、埝、恣、璋、擢、支生、漱、貔、蚁蛘、蚂蚍、攋、白文儿、风掀、锉锹、白蟈、撌、影、使、胀饱、着、舒、逼、漫、燍爉、扎古(扎挂、扎裹)
如李焱先生所说,山东方言的特征词并不止于上述四十个,还有为数更多的方言特征词需要进一步考证挖掘。但使人感到遗憾的是,徐文军先生所举出的“山东方言土语”不仅无一符合列入“山东方言特征词”的基本条件,而且有不少实际上并不是山东方言词,而是应归属于吴方言的语词,例如:
(1)替你的力
语意为“都代你做了,不用你费力”。“替你的力”是由“替力”一词发展而来的,“替力”多次出现在冯梦龙、凌潆初等吴方言区籍作家的笔下,见于《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中则并无“替力”或“替你的力”这样的说法。
(2)物事
吴方言特征词,说见第二节。
(3)打料
“打料”有打量、打算两个义项。笔者从《醒梦骈言》中搜检到的四个例词都作“打算”解。山东方言中并无“打料”一词,更没有用“打料”表示“打算”的说法。
(4)个把
“个把”是量词加后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宋开玉先生在《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一书中,通过六十四条例证详细考察了明清时期“巴(含“把”字)”附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之后,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情况,但唯独没有发现山东方言中存在“巴(把)”字用作量词后缀的语例。“把”字用作量词的后缀其实是吴方言的语法特征之一,说见第二节。
(5)瞎七瞎八
有胡乱、盲目和胡说八道两个义项。笔者在《醒梦骈言》中检得三例,都用其第一个义项。现代吴方言也作“瞎七搭八”,与“瞎七瞎八”并行,见于《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瞎七瞎八”是吴方言中的常用词。山东方言中有“胡乱、不着头、不着调”等近似的说法,但却没有“瞎七瞎八”一词。
如此看来,说《醒梦骈言》中有较多的山东方言土语并不符合这部小说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徐文军先生说《醒梦骈言》是用官话体写成的,这一判断大致是不错的。虽然作者有意识地使用当时的官话来进行写作,但官话和作为作者母语的方言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不可能截然分开,划分得一清二楚。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社会语言学家所说的“双重语言现象”存在的前提下,用官话写作的作品中也会不自觉地保留较多的属于作者母语的方言成分。笔者考察认为,由于作者的母语为吴方言,这就使得《醒梦骈言》这部小说保留了大量的吴方言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清代吴方言的语言材料。
二、《醒梦骈言》与吴方言
如何判定《醒梦骈言》使用了较多的吴方言?下面试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词汇
1、已知的吴方言特征词的使用
通过词语的搜检和分析考察一部作品使用方言的状况,最好的办法便是在作品中找出上文所说的方言特征词。好在已有学者做过一些吴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如钱乃荣先生即撰有《北部吴语的特征词》一文。虽然文中涉及的吴语仅限于太湖、台州两个方言片,但对我们的研究而言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钱乃荣先生把北部吴语的特征词分为三级:一是在本地区普遍通行,区域外较少见的,最具有识别意义的特征词;二是通行于多数地区,也较多通行于南部吴语地区,而在其他方言地区较为少见的方言词;三是通行于本区域中心地带,或使用不够普遍,或与其他方言地区交叉互见的特征词。下面试进行比较:
(1)拨给、给予。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一级特征词。
“拨”是现代吴语词,它的意思相当于明清时期的“把”字0。例如:
这一些生活你都不情愿。装出许多苦来,叫儿子把气我受么?(醒7,91)
睦姑因没得钱财经手,只搜索旧时存下的些散碎银子,约有四十多两,都把与他母亲。(醒12/164)
(2)掇用双手端、搬。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一级特征词。
一日,蕙兰不在面前,俞大成叫孙氏掇大奶奶的马子去倒。(醒4/54)
戾姑一年里头没有三四回到婆婆房里,偶然到了。黄氏连忙叫丫鬟掇凳揩台,乱个不住。(醒7/91)
众人见他仍旧和颜悦色的接陪。都道前番说不在家是真的,并非怀恨他们,便越发掇臀放屁。做出许多殷勤。(醒12/159)
“用双手端或搬动”这样一个动作,明清山东方言著作中也曾出现,董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曾引《水浒传》、《金瓶梅》、《醒世姻缘传》例句5例。笔者认为《水浒传》等作品使用的是官话体,杂有较多的山东方言,这与蒲松龄用地道的山东方言写成的《聊斋俚曲集》性质并不是相同的。前人曾论及《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中杂有吴方言的成分,对此须认真加以辨析,不能一概认作是山东方言。
(3)掼摔,扔。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一级特征词。
黄氏接来,连杯子劈面掼去。(醒7/87)
(4)尴尬不自然,处境窘困,遇事难以处理。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一级特征词。
这色象尴尬,须请个医家来,与他候一候脉看才好。(醒3/36)
(5)窠窝。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一级特征词。
只见那些人就像打下了窠的蜂儿一般。向着东边乱走,只恨少生了
两只脚。(醒11/138)
谁知说了钱就无缘,也都愁出一窠水来。没得赍发。(醒12/156)
“窠”在吴方言中作“窝”义,使用时多指小窝而言,如“鸡窠”、“蜂窠”、“老鼠窠”。山东方言的同义词为“窝、窝儿、窝子”,不用“窠”。
(6)镬锅。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二级特征词。
周亲家母着了忙,望那大镬灶内一钻,上半截身子进去了,那下半截却还在外边。(醒5/60)
“镬”为吴方言区的常用词,但使用地区不够周遍。山东方言的同义词为“锅”,不用“镬”。
(7)(虔力)俗写作“掮”。用肩扛。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三级特征词。
这件事百无一成,掮那木屑儿去,却不要被刘家啐杀。(醒3/32)
“励(掮)”为吴方言区的常用词,但使用地区不够周遍。山东方言的同义词为“扛”,不用“(虔力)(掮)”。
(8)物事东西、物件。钱文列为北部吴语三级特征词。
却得俞家族中不依,止收拾了些手头的东西,约来有千金物事,携归母家。(醒4/53)
我在这里落难,指望他送些银子我用。却把这物事来,难道叫我做绫子客人么!(醒6/84)
却还喜得陈仲文那里时常遣人寄物事来,都是知心着意的东西,虽
不十分值钱。也亏他体贴得周到。(醒11/146)
“物事”是东西的意思,是由吴方言吸收人明清官话著作的,现吴方言区大部分地区仍在使用,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
2、小说中的吴方言典型词及其与山东方言的比较
上面所选的八个例词都是现代北部吴语中仍在使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吴语方言特征词。这些方言特征词的使用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醒梦骈言》语言的吴方言特征。由于方言的词汇发展和演变具有历时性的特点,一个词的词义不可避免地会有扩大、缩小、转移或消亡,明清时期的方言特征词不会与现代的方言特征词完全重合一致。为说明问题,下面再从可以确认的《醒梦骈言》的吴方言词汇中选取十六个典型词,与山东方言词做进一步比较:
(1)搬场
远远望去。西北上有好些人,连连络络,就像搬场的蚂蚁一般。(醒9/118)
“搬场”意为搬家,移动东西的位置。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的同义词为“搬家”,不用“搬场”。
(2)扳谈
妈妈来了好几日,我忙了些,竞未曾来和妈妈扳谈。(醒12/163)
“扳谈”意为攀谈。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无同义词,相同的意思应表示为“说说话”。
(3)板杀数
从古到今,只有讲女人的说道从一而终,却不曾听见说做男人的也
板杀数只该守着一个婆子到老。(醒4/44)
“板杀数”形容一定如此,没有疑问。又写作“板煞数”,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无同义词,相同的意思应表示为“一定得这样”。
(4)甏
从来外婆见了外孙来家,说话最多,他家有几个菜瓶,几个酱甏,也要问到的。(醒1/2)
“甏”,瓮,小口的陶制坛子。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吴方言词典》引清人胡文英《吴下方言考》说:“甏,唐李倬云:‘智永禅师,有秃笔头数十甏。案甏,(火瓦)也,吴中亦谓之甏。”山东方言不说“甏”,说“瓮,坛子”。
(5)壁脚
方口禾便取了个火,和母亲妻子再到那空房子里去,却见张管师袖
回来那些砖头瓦块都是银子,摊在壁脚下。(醒12/158)
“壁脚”,《明清吴语词典》释为“墙根,墙脚”。从上面的例句来看,这样的解释是不错的,因为同一回前面说到“张管师每日从外面回来,袖子里袖着些
砖头瓦片,到那没人住的空房子里去,抛在墙脚下”。但笔者注意到,褚半农先生在《明清吴语小说难词例解》一文中举出了《海上繁华梦》中的几个例句之后,“墙根,墙脚”的解释就难以说通了。褚半农先生解释说:“吴地的房子与北方的房子……有许多不同之处,尤其是吴地房子有它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样式,各个建筑部件都有其特有的名称。一般来说,吴地房子屋面都用七根梁(也有五根梁、九根梁的),用来架梁的是相对应的七根柱子所组成的‘贴,柱子与柱子之间约为一米左右。两根柱予之间,用砖头单列向上砌成的就是‘壁脚……可以这么说,凡建房时要用到柱子的,这柱子与柱子之间砌的必是‘壁脚。”正因为如此,褚半农先生编著的《上海西南方言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柱子之间)砖头侧放或横放后单列向上砌的‘墙,又称‘单壁,以区别于‘墙头。”
褚先生指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建造“农民新村”和城市中的大规模拆旧建新之前,吴语区域内尚存在大量的带“壁脚”的房屋。可见“壁脚”是吴语区域旧建筑中存在的一种特有的事物,“壁脚”一词属于吴方言区特有事物的特定名称。山东方言区建房时一般没有在墙体中使用柱子的习惯(笔者只是在过去官宦人家的房屋中观察到墙体中有使用柱子的,但除前墙外,其他三面的墙体远较吴地为厚),建造的房屋极少有“壁脚”这样的“单壁”墙体,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壁脚”这样称呼特有事物的特定方言词。
(6)传头
这弟兄四人也学了上辈的传头,立德和立言做一路,立功和立行做一路,终年在家吵闹。(醒5/66)
人家晓得你是名医之后,定有传头,自然一做就行,不到得这般穷了。(醒6/74)
“传头”指祖传的知识、技艺、习惯等等。见于《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的同义词称作“传授、传手”。
(7)大宽转
不好意思再从前日那店主人门首经过,大宽转到一个地方,搭了船回温州去。(醒6/79)
王子函见他不来同读,好生没趣,每日到学堂去,便大宽转从曹家门首经过。(醒10/126)
“大宽转”是绕远路、兜—个圈子的意思。见于《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同样的意思叫“走远道”。
(8)腽颈
只说要净手,出房去到厨下,拿了那把厨刀。回进房来,走到床边。黑暗里伸左手去摸那李十三艋颈,李十三还捧住了那条胳膊,道声“好嫩滑”,早被辛娘照着项上用力切下。(醒11/141)
“脰颈”,即头颈、脖子。《醒梦骈言》中又有“脰颈骨”一词,指头颈骨、颈椎。见于《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的同义词为“脖罗颈、脖拉颈、脖罗颈子、脖罗梗子、脖子颈、疙拉绷”,“脰颈骨”的同义词为“脖腔骨”。
(9)回头
总要除了服做的事,却何苦多今日这番周折?母亲还是回头的是。(醒1/7)
倘然孩儿今日峨冠博带,乘着高车驷马前去,就要借千把银子也未必回头出来。(醒12/156)
“回头”是回绝、不答应的意思,见于《简明吴方言词典》、《吴方言词典》、《明清吴语词典》。山东方言无同义词,同样的意思往往说成“回了他说不行”。
(10)净桶
却是这孩子不该死,蕙兰正要出房,忽然小肚子里十分作起急来,便去开了净桶解手。却见那小孩子倒竖在净桶内。(醒4/48)
“净桶”,即马桶,中国南方地区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山东地区没有使用马桶大小便的生活习惯,方言中无此词。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