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应对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2009-09-03 09:55冼洁丽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成人子女家长

冼洁丽

一、什么是逆反心理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叫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曾听过一位家长伤心地说:“我的儿子学习很不用功,我痛骂了他一顿,他当时并没有过激的言行,谁知道他为此出走了一个星期,把我们家长急坏了,现在都不敢说他啦,我真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这些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逆反心理、叛逆心理,在心理咨询学上也叫“反抗期”.它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春期学生出现这种逆反心理是其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一般来说,人的生长发育会经过两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表现为独立自主性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和自由权,因为这时的孩子由于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要用“不”来反抗.有研究表明,经过了反抗期的幼儿,成人以后自主性较强;而那些未表现反抗者,在成人后多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当人的心理发展到初中少年时(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有的提前在小学高年级,有的则延迟到高中时期发生),就进入了第二个反抗期,这个时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硬抵抗.表现为荣辱不分、是非不明、态度强硬、举止粗暴.对父母的教育言语不是很顺从,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符合潮流的,家长的思想往往不合时宜,在学校对老师也极度反感其居高临下的说教,很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与老师“抬杆”、“顶牛”,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讽刺表现进步的同学;有时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在社会上学所谓的“酷”而违反常规,如违章行车、超速骑车、横冲直撞;三五成群为一点小事争勇斗狠;破坏公共设施,乱涂乱画,毁坏教学设施等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2.软反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对周围的事物冷淡相对;对正面宣传常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而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为其喝彩.

3.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

二、逆反心理对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危害

上述青春期学生出现的种种逆反心理现象往往让家长和教师感到困惑不解,处理起来颇感棘手.因为逆反心理虽然说不上是心理异常,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调查表明,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其后果是严重的,逆反心理对青春期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极不利的因素,处理不好,它将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焦虑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精神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对青春期这种逆反心理的危害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其成因主要集中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

生理方面:一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又因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感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就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亲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态度.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出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社会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父母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进入中学以后,家庭、学校环境和教与学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更高的要求,就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同.为此,他们要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略漠视或受到阻碍时,人格伸张受到制约时,就会引起反抗.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家长专制造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膜.长期以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跟老子唱对台戏”,而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我们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子女的青春期孩子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必要的交流,孩子怎么可能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呢?怎么可能诚恳地向家长承认错误呢?还有,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总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变成了“棍棒之下出逆子”.

学校老师不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过于经验主义而不考虑现实社会各种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人格、自尊缺少起码的尊重,简单地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作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教育脱离实际,

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四、消除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方法

我们知道,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热情、耐心地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那么如何帮助他们渡过反抗期?首先要正视青春期的反抗.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反抗期是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老师,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千万不能不知所措或陷入与孩子的矛盾之中去.不要认为子女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快就会得到纠正的.反之,如果将自己作为矛盾的一方与孩子纠缠不清的话,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于严重化.

我们正视反抗期首先要正确认识反抗期矛盾的焦点所在.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心理发展的认识超前,认为自己已具有成人意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亲对他们的认识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注重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成人感这一不可忽略的发展事实.因此,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做父母的就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子女也已经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是独立的自我了.

实际上高中生的自尊心理是很强的.教师要认识此期间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探讨自我、反省自我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同时,要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注意正面引导,坚决反对以简单、粗暴的形式对待高中生.由于高中生思维敏锐、理解能力强,如果说的有理有据,一定会使他们信服.另外在身教重于言教的基础上,要扩大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与社会有良好的接触,提高其心理上的适应能力.

其次,我们还应把握好几个要点:

第一,在反抗期到来之前要做好准备.注意调整与他们的关系和改善对待他们的态度,为正确对待反抗期做好铺垫.

第二,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把他们当作“小大人”来看待,尊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62.64%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学生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他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

第三,以友相待,我们要极力提倡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父母、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能够交流思想,吐露心声,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朋友的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不能带有色眼睛看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处理学生的问题或错误要客观公正,切忌主观感情用事,甚至把个人外因不快的情绪夹杂到理性的判断之中去,以免主观化,伤害学生的感情;应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利弊,引导学生知荣辱、明是非,放眼长远未来,冷静处世,知错改错.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侍学生,帮助学生,他们是会理解的.当然,这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导航人和铺路石.

第四,引导孩子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青春期逆反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这个阶段情绪上容易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要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此,青春期的孩子必将能平稳地走过这一心理发展的沼泽地.

参考文献:

[1]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江苏: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申继亮、李虹、夏勇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发展[M].江苏: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柳建营、刘晓明等.青年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日升.青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罗 艳]

猜你喜欢
成人子女家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成人不自在
家长请吃药Ⅱ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