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馨
如今,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并经常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数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 直观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函数图像、物体运动、图形平移等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只靠教师讲述不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动画,直观效果会更好,可使原来模糊不清的概念变得豁然开朗。这种模拟动画演示虽然只需短短几分钟,却可以解决一节课的难点,也为下一步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出两个动态的圆,即圆1和圆2,通过圆1向圆2逐渐运动的过程,可直接观察出两圆之间位置关系的五种变化——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研究。
● 形象性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后,能使抽象问题通过动画变得简单易懂,让教材“活”起来。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这节课中,若教师一上来就直接用定理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显得很枯燥,学生也很难想到该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可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画出△ABC,再将∠B和∠C分别拼在∠A的左右,三个角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角,出现一条过点A的直线l,移动后的∠B和∠C各有一条边在直线l上。由此可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生由这个拼合过程得到启发,过△ABC的顶点A作直线l平行于△ABC的边BC,那么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就能得到证明。
● 互动性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学生更有可能亲自参与到教学中。现实生活中,概率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提高中学生对偶然事件产生规律的认识,在九年级数学中开始学习概率的初步知识。概率从数量上体现了某一随机事件发生机率的大小,但对于学生来说,概率的概念是抽象的,往往感到生涩、难理解。引入多媒体教学后,通过互动方式可生动地理解概率问题。
例如,计算机中的“扫雷”游戏。在一个有9×9个小方格的正方形雷区中,随机埋藏着10颗地雷,每个小方格内最多只能藏一颗地雷。在游戏开始时,随机踩中一个方格,如有地雷,就会爆炸;如没有地雷,方格上就会出现一个标号,该标号表示与这个方格相邻的方格内有与标号相同个数的地雷。那么第二步应该怎样走,取决于踩在哪个部分所遇到地雷的概率最小,只需分别计算在两区域的任一方格内踩中地雷的概率并加以比较就可以了。而此类题,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只凭想象是很难理解的。
● 探究性
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可以很方便地度量角的大小、线段的长度等。这对一些探究性问题很有帮助。
例如,分别量一下图中弧AB所对的两个圆周角的度数,比较一下。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圆周角的度数有没有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再分别量出图中弧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为了进一步探究上面的问题,可利用将圆对折的形式验证。
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还可探究旋转的性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位似变换的性质等许多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