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芳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阅读文化;和谐社会
摘 要: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全社会的阅读文化。因此,增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改善阅读环境,培育开发潜在读者,是每一个图书馆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3-0043-02
1 构建阅读文化必须充分认识阅读是每个生命个体自我实现的客观需要
热爱阅读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读书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的生命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人的精神生命能量的补充。那么,人怎样实现作为自己另一半生命的精神世界的价值构建呢?人的精神需求大致有六个层次:一是刺激需求,二是休闲娱乐需求,三是信息需求,四是知识需求,五是审美需求,六是思想需求。刺激是对心理本能的满足,娱乐是心理的休息,信息是对事物信号的捕捉,知识是对认识的总结,只有思想才能进入到理性境界,进入到规律和方法的把握层面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于此可见,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帮助人系统地获取知识,提高修养,可以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阅读状况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征,阅读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图书馆是人们终身阅读的场所,建设阅读文化是图书馆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
2 构建阅读文化必须对国民阅读现状有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就确立了“阅读社会”的概念,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国民阅读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状况。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84.1%。2008年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互联网阅读率为36.5%,图书阅读率为34.7%。图书阅读率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网络阅读上升并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网络阅读主要还是浅阅读、片断阅读,不是完整的、纯粹意义的阅读。因此,第五次调查再次宣告了国民阅读的危机。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是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但同时可能又是人均最少的阅读国。在不愁无书可读的年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民阅读率的持续下降,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2.1 社会因素
首先,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与人口数量相比差距巨大。大多数城市只有1~2家服务质量较好、设备及功能较为完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有限,读者就近阅读的愿望无法满足。目前,街道、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刚刚起步,规模小,图书总量、种类、新书量、开放时间等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其次,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互联网带走了相当一部分阅读群体。国民阅读率不断下降的几年间,互联网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网络无处不在,网上应有尽有,使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大大增强。于是,一部分书桌前的读者变为了电脑桌前的网民,越来越多的人渐渐远离了书本阅读而选择了网络生活。目前许多图书馆的读者都明显减少,且以中小学生、离退休人员居多,而掌握着电脑知识、作为社会发展支柱的大部分年轻人却远离了图书馆。有资料显示75.7%的中国网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以学习与汲取知识为目的的只占10.3%。怎样将这部分读者从电脑桌拉回到书桌、从网吧拉回到图书馆里,是图书馆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再次,社会上有一种阅读缺失现象,感到阅读“无用”、“没时间”的公民很多,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追求感官享受,不能体会阅读的高雅乐趣。其实这是一种浮躁心理的表现。诚然,阅读一时看来与现实实惠还有距离,但从长远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和伴随终身的。阅读是走向文明、科学、进步、昌盛的阶梯,远离阅读则与野蛮、愚昧、落后、无知更为接近。
2.2 图书馆自身原因
一是职业意识脱离社会需求,滞后社会发展。图书馆人需要更新观念,将社会让我做变为我要为社会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品牌意识缺失,使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不能形成风格,社会影响弱。三是图书馆的环境与读者休闲娱乐的期望相左,没有形成随意性的读书氛围,没有建立保障读者无障碍读书的服务机制。四是在社会化导读缺失的情况下,图书馆导读工作流于简单化、形式化,图书馆工作者撰写书评、读者撰写书评等开展不够等。
国民阅读状况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挑战,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正视现状、深入反思,积极研究解决对策,充分发挥阅读服务作用,使图书馆工作与社会发展、群众需求同步。
3 构建阅读文化必须大力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全社会的阅读文化,这是图书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3.1 切实增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培育开发潜在读者,拓展图书馆生长空间,这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文化理想、有职业道德的图书馆人的应尽义务。图书馆要发挥公民终身学习课堂的作用,在服务上狠下工夫,把图书馆的吸引力做足。要着眼形成一种阅读风气或是阅读习惯,从图书馆自身出发,认真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或读书征文等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利用各种手段主动到社会上争取各阶层读者,扩展图书馆与学校、民间团体的合作交流机会,将阅读活动从图书馆向外延伸至校园、媒体等,以服务更多潜在读者,激发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走向图书馆。图书馆工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没有完善的具有感召力的公共学习设施,很难想象会建成学习型的国家、城市和社区。
3.2 切实增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开放性
图书馆要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不懈努力,需要每个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加入热爱阅读、支持阅读的大军。图书馆要积极构建完整的、广泛的公共关系网络,将分散在各机构、各部门的图书服务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进行新的组合、开发和利用。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存在着资源浪费闲置的现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馆藏特色、人力资源等,与之合作组织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这样既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使图书馆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同时也使图书馆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社会合作体系,提高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竞争力。
3.3 切实增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公众阅读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由传统的书报刊阅读向印刷、音像、多媒体、网络等多元化阅读转变,这是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因此,图书馆在强化传统阅读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要把发展数字化阅读作为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服务创新。要在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自动化水平基础上,加大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工作进度,通过购买、自建等方式丰富数字化馆藏,运用网络传输平台向读者提供便利、快捷、多元化的阅读产品,同时做好网上信息查询的导航、培训工作。每个图书馆都需要具备同时提供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混合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的现代魅力和读者吸引力。当图书馆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优雅、高尚、舒适的阅读氛围、阅读环境,而且能够满足网上畅游的需求时,就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图书馆始终是学习读书的最佳去处。
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阅读活动的主阵地,成为联系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理念的中坚。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演进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余光,李雅.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
[2] 徐雁.读者的“阅读情商”和读物的“可读性”问题——以“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两份“选读书目”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09,(3).
[3] 邹婉芬.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