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创新的思考

2009-09-02 06:43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管理

韩 英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

摘 要:图书馆创新要求首先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彻底的革新,把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内在潜力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即“人本”管理的创新,在改善激励制度、用人机制,改革领导管理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馆长与员工、馆员与读者等沟通方面下功夫,共同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就图书馆创新的基本含义、目标和特征,以及创新机制的建立等略作阐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3-0018-03

1 图书馆创新的基本含义

1.1 关于图书馆创新概念

图书馆创新的实质是一种知识创新的过程,它体现在图书馆员工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读者和用户对图书馆的信赖程度,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以及自身体制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智慧等。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多层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新颖性,甚至无规则、风险性特征,使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空间比预想的要大,且形式多样化,其含义在理解上也有较大差别。但从图书馆创新的需求和指导创新的实践角度考虑,其创新应包括:思想与观念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运作流程创新及方式方法创新等。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某一方面的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过去几十年确立的一整套管理原则,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塑造了图书馆的结构、管理、形象和业绩。但是,当今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对象正是这一直沿用几十年的传统管理制度及其制度背后的理念和原则。

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纲领,当然也成为图书馆工作指南。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中介作用,就必须放弃“闭关自守”的旧观念,树立在时间、空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全方位开放的新观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在1995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12条宣言》,以及稍后出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英国《图书馆宣言》和日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都特别强调现代图书馆“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重要意义。要想将“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必须打破以往图书馆的封闭管理模式,革除陈旧落后的手工管理方法,打开馆门,疏通网络的渠道,让不同区域、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读者,了解我们的馆藏,获取我们的信息,使我们的图书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知识海洋”,一个全球性的“科学宝库”。费孝通先生曾预言:“图书馆将真正摆脱地理环境的制约,成为世界性大图书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年第66届国际图书馆联合大会的主题为“共同的信息:塑造未来的全球图书馆”。可见,“大图书馆观”已成为图书馆业界内外的共识,树立大图书馆观是实现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的先决条件。

1.2 图书馆理念的创新

1.2.1 “人性化”管理。网络化管理的实质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其中,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实现都要通过人来完成。这就要求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彻底的革新,把充分发挥组织中人的内在潜力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即“人本”管理。在网络化文献信息时代,管理的重心已不是组织中的群体,而是网络节点上的个体。领导的任务相应地变成了协助每个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资源协调者。管理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促使员工不断学习的氛围,通过学习,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从而形成组织不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管理者应在坚持公平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原则下,分析不同成员的各自特点,了解成员物质、精神和情感需要,为组织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2.2“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通过对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进行量化,来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随着网络文献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管理将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数字化管理思想要求对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包括图书馆组织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献信息加工过程和流通各环节中的创新、资金利用和调配等方面创新。

1.2.3 “集成化”管理。所谓图书馆集成化管理,是以图书馆内外软硬资源要素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条件,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聚变放大为手段,兼容各种管理手段和文化,在集成对象连锁互动、共同得益、协同推进中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方式有所不同:(1)图书馆管理目标不受现有 资源的约束,不是强调目标的现实可行性,而是注意目标的可延伸性。由于图书馆的系统边界已被打破,图书馆将通过虚拟联盟来获取信息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集成体中延伸自己的目标企图。(2)图书馆管理的要素不仅强调人、财、物等硬要素,而且更加重视信息、知识、经验等软要素,软要素在要素集成聚变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在集成管理中重视要素的裂变重组,不断进行优化组合,达到功能放大的效果。不仅图书馆的资本存量可以裂变重组,其知识存量也可以实现裂变重组。(3)图书馆管理系统和组织结构打破传统模式的明确边界和等级制金字塔型结构,系统界限趋于模糊,组织结构趋向网络化。要素的集成使图书馆系统边界难以界定,而且图书馆所追求的内外资源的功能和优势互补,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的竞争和发展问题复杂化了。(4)图书馆管理的方法、手段在集成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兼容互补,适应并启动集成体的功能聚变。柔性管理、模糊控制等都成为图书馆集成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机制。

2 图书馆创新的目标和特征

2.1人本管理创新

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人不同于其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以独立意志性的主体存在的。我们应该彻底抛弃在图书馆管理现实中流于形式的“重视人”、“关心人”以及图书馆界对人本管理的传统观念。即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以及比较模糊的激励机制———控制模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创造性地发挥人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且将其直接作为图书馆经济核算的构成部分。摆在跨世纪中国图书馆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是如何将人本管理与现代图书馆制度相结合,使之成为图书馆的一项经常性的、长期性的根本管理制度。因此,图书馆界完全有必要认真审视自己的管理理论、价值取向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宗旨,将员工的知识再教育问题、人性化问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放在管理的首位。也就是说,要将有效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结合起来,实行人本管理的创新,在改善激励制度、用人机制,改革领导管理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馆长与员工之间沟通方面下功夫,使之成为工作伙伴,共同推动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2.2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就是要对知识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创新。它包括图书馆学术理论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三个方面。

2.2.1 学术理论管理创新就是通过追踪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充实、创新自己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多媒体、全球图书馆等新名词、新术语不断出现,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研讨。这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学的学科内容的充实、更新和提高,而且有利于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2.2技术管理创新就是对技术创新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创新。在由传统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再到未来的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分类法的适用性,编目规则对多媒体信息的适应性,全文综合数据库的编目、定位问题,MARC机读编目格式对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中文文章的处理范围,以及使用超媒体技术将多种媒体整合的数据库的编程处理等。图书馆只有首先在技术处理上取得突破与进展,建立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如校园网,存贮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收集、加工技术,传播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联机分析与处理技术,多元分析技术等,才谈得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2.2.3组织结构创新就是通过优化图书馆的职能部门与工作程序,建立一套符合电子图书馆时代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来支持和加强知识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管理运作赖以支撑的架构。组织结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有机和弹性为基本特征,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在此方面,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即在图书馆设立由各类型专家组成的电子资源委员会,一方面负责对电子信息资源的评估、采购与建设;另一方面协调各业务部门的活动,促使各部门在采购、组织电子信息资源和提供服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总之,在迎接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到来之际,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职能设计与岗位安置、信息沟通与专业化控制、激励员工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则是组织结构重塑与创新的关键。

3 图书馆创新机制的建立

3.1 创建以人为本的机制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管理不但重视显性知识的管理,而且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即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知识是思维的成果,因此,可以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人的创造能动性的发挥而产生,依附于人而存在。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这就决定了知识管理的研究必然以人的知识运动为内容,人成为研究的核心。所以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机制。首先强调营造宽松的环境,使每个员工自主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其次应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在职学习,鼓励年轻有为的馆员攻读学位,拓展新任务并适时引进优秀人才;第三,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职业道德观念;第四,建立与开发隐性知识相配套的知识共享报酬与刺激机制,挖掘和发挥图书馆员工的潜在能力。例如馆员的工作业绩不能再以“硬性任务”来体现,知识共享也可认为是一种业绩,应当有所“回报”,可以设立创新奖、建议奖等方式来鼓励知识共享行为。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绩效进行升降,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使图书馆员工人尽其才,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组织创新能力的目的。

3.2 建立知识扩散和激活机制

图书馆所存储的知识信息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扩散、激活和使用,就会成为沉浮资本。判断一个组织的知识管理水平高低,一方面在于创造了多少知识,另一方面在于该组织应用和激活了多少知识。正如有形物体的库存量一样,只储备不流动,会导致资金的积压,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资金的贬值。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扩散和激活。所以图书馆首先应营造有效的知识交流和扩散网络,这个网络可分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有形网络由计算机联机得以建立,通过多个终端互联为大家提供交流的手段;无形网络中不存在电脑这个媒介,而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另外,还要建立知识的应用和激活机制,知识激活和有效使用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内部,不同个体之间能够实现知识扩散和共享,从而使知识得到合理使用。

3.3 创建有利于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

图书馆要给知识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就要求图书馆创造条件,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坏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络、光盘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提供具有多种媒体内容的、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知识创新提供更为有效的研究条件。图书馆还要创造利用和共享资源的技术条件,疏通信息渠道,使读者能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知识再加工和重组,及时收集到学术发展的新动向,扩充新知识。另一方面,因为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是动态的,只有在主动交流和传播的实践过程中才会产生新知识、新发现。因此图书馆作为知识创新和传播的发源地,要开辟各种渠道,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来促进知识交流,为新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同时在知识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随时协助读者完成知识创新中的信息组织工作,为读者提供一种宽松的、利于完成创新的环境。

在图书馆创新过程中,还有在信息组织过程中如何提高知识创新能力问题;在信息传播与服务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与社会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问题;如何寻求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的最佳结合方式,提高现代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问题;如何对现代图书馆服务效益进行评价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自勤,赵新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缓慢探因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5).

[2] 崔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的存在形态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4,(4).

[3] 马海群,孙瑞英.知识管理对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2,(3).

[4] 李玲.新世纪图书馆的特征与管理创新[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3).

[5] 戴雪莱,刘文华.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猜你喜欢
图书馆创新管理
图书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