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境,品味离情

2009-09-01 09:03陈朝静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鉴赏诗歌

陈朝静

【摘 要】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特别是书写离情别绪已经成为古诗中的一大主题,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鉴赏离情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 离情 诗歌 鉴赏

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特别是书写离情别绪已经成为古诗中的一大主题,诗人笔下的离情或豁达、或深情、或豪放、或婉约,当然,将离情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可谓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佳作,千百年来以它的凄婉柔美,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以我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鉴赏离情诗歌的能力。我在课堂的教学分三大步,第一步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部理解,第三步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我在课间播放一首表离情的琵琶曲的轻音乐,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学生提前进入创设的特定情境。紧接着投影一组诗句,让学生齐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引导学生说出以上诗句均为写离别,抒写离情别绪已经成为古诗中的一大主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诗歌鉴赏中有个重要的方法叫“知人论世”法,为了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目的,有必要了解作者与背景。先让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永”。然后我进行补充。

1.整体感知

首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整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体会这份离情别意。听完录音朗读后,引导学生找出能够体现感情基调的词眼,学生很容易找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把握了诗歌的整体感情后,我作朗读指导:这首诗歌感情基调低沉,应读得慢些,深沉些,尽量走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

2.细部理解

通过以上诵读,学生对诗歌感情脉络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进行第二步,对诗歌作细部理解,努力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

为了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首词进行意境赏析,我出示一幅无任何点缀的恋人别离图,并告诉学生这是一幅表现柳永与心上人的别离图。并用动情的语调说:“本已愁苦不堪的一对恋人,生离死别,千言万语,万般愁苦都包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可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啊!但是作者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感人的画面。”并要求学生结合全词和生活经验为图添背景。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为以上的别离图选背景,在活跃的课堂气氛当中,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和小结。

长亭: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用作饯别歇脚的地方。暗示离别,不是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吗?庾信也说过“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的告别不也是在长亭吗?

兰舟(船夫):一个留恋一个催,尖锐的一对矛盾,更显依恋。

流水:水路告别。流水无情人有情,水可以象征愁苦。

千里烟波,暮霭:色彩浓重,暗示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心上人分别的愁苦,相见的渺茫,前途的未可知,种种在其中,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寒蝉:心情的体现,“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杨柳岸晓风残月:几个并列词语合在一起,几个最能代表离愁别恨的事物放在一起,有了慑人的力量,杨柳(留)、晓风(凌晨的风)、残月(诗人伤心欲绝的心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借酒浇愁,结果“举杯消愁愁更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诗凭借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良辰好景:以乐景写衷情。以问句作结,似奔马收疆不住,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三日不绝”。

3.小结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景,才使万物美丽;惟有物,才使万物丰富;惟有人,才使万物生灵;而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三、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通过对柳永《雨霖铃》的鉴赏,我们感受到了离情诗歌深沉的离愁别绪,也从中归纳出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知人论世;诵读涵咏,整体把握生活图景;理解词句,再造想像;迁移创造。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鉴赏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一个诗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