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2009-09-01 09:03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环节作业

磨 业

教育,实际上是人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自己的职业使命,长期的师者本位意识,让我们处在学生之上,课堂上的滔滔不绝是权威,是尊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博学多才”的炫耀,这其实是自己不能解放思想,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是压抑的,我们的教室是沉闷的。要改变语文课的现状,我们只能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声音,搭建一个师生对话的平台,营造一个开放、有序的教学氛围。我们该把说话权、阅读权归还学生,还学生独立的思维,强调学生自主解读课文,并与他人交流和研讨,共同探究语文学习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体现研究性活动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性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内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

一、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学科的研究式学习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实施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式学习的组织和指导。

(一)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可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进行理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又可让学生学得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了“背景式预习”、“相关式预习”、“难点式预习”、“尝试解答式预习”等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增强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改进课堂教学

1.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民主开放的课堂就是不搞“一言堂”,积极进行双边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相长,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没有固定的教案,而是跟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思维变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完全是开放性的课堂。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是充满爱与和谐的,是一个人性化的集中点。它应该充满学生的灵性,充满人文的关怀。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才无拘无束,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最丰富;而我们的课堂引导才最轻松,最有效果。以人文性的课堂来迎接人文性的语文课程,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力。

那么,如何建构民主开放的课堂呢?

首先,备好“教”与“学”是建构民主开放的课堂前提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想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教”的设计,也要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应该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其次,赏识学生是建立民主开放的课堂的基础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找到自我,尝试成功的喜悦,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课堂上,老师设计问题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这种赏识教育是建立民主开放课堂的基础。

2.拓展性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可采用“精讲多议”的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既可在讲的基础上议,也可在议的基础上讲。也可采取“筛选信息”的模式,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选择好探究的内容;其次得设计好研究的课题,同时还要组织好研究的活动;最后还得评定探讨的结果。下面举例略谈一下研究性教学的设置。

对于讲读课文采取精讲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精讲是引导、点拨,学生的探究是在占有文本(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探讨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达到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是独立自主学习的体现。教经典名篇《荷塘月色》时,我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参考,以“走进荷塘,走近佩弦”为专题,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链接,如美文美读、语言品味等,但重点探讨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该文主题的多义性。在进行《祝福》教学时,学生只完成两件事,一是给祥林嫂写个《人物小传》,二是研究小说的题目“祝福”的内涵。《人物小传》让学生反复阅读作品,训练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人物分析能力;研究文题就是对课文的深层分析,牵一发而动全身。凡是探究的课文必须反复阅读课文,而又拥有相关的背景资料,不能脱离文本架空去探究,那样就华而不实,与教学初衷背道而驰了

(三)改进课后作业环节

对课后的作业,既强调基础知识,又注意拓展。讲读课文,每篇布置“预习式作业”,对自读课文布置“自学式作业”,一般补充摘录要点,理清结构,赏析语句的练习,还布置“析疑式作业”,采取印发相关文章,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或读书笔记式的作业,由学生选作。课后作业既有基础练习,又有语句鉴赏,还有对比阅读,这些层次不同、难度不同的作业,前面两种作业一般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后面一种作业,以“小组式作业”或“自由组合式作业”布置,尽量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完成各种作业。如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这两首诗进行比较,理解体会两首诗表露出诗人不同的爱情观,要求学生:(1)分组研究,六人组成一个小组。(2)查阅资料,整理作品的相关资料。(3)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4)网上查询。

二、在重点篇目的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应发挥阅读中的重点篇目的例子作用。顺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入重点篇目的教学之中。如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读通背,然后以鉴赏诗歌的方法为突破口,从诗歌的意象、思想感情、内在节奏等方面对诗歌进行涵泳,从而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以意象见长的诗歌(《长沙》、《错误》、《我愿意是急流》)放在一起比较研究;主题近似的如《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可进行比较鉴赏;艺术技巧尤为突出的如《死水》《错误》《再别康桥》可放在一块。学生在研究后有一种创作的冲动,他们尝试着借助意象,利用象征等表现技法来抒写胸臆,表现生活。学生在体验玩味中,感受其带来的精神愉悦。

三、在作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作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

1.作文批改环节。让学生参与批改点评,培养他们动脑、动手、判断、分析、鉴别、归纳、概括、点评等方面的能力。可采取集体批改,小组批改,同桌互改,本人自改等方式。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批改要求,一次批改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批改作文时,既写眉批,也写总批;既有肯定,也有批评。更重要的一步是,在批改时,要求批改与被批改的双方对点评进行争论,各抒己见,如果对批改互不服气,教师可作适当指点。还要将较为优秀的习作在班上传阅,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学习别人的成功之处。最后要求原作者对自己的文章作进一步的修改或重写。

2.积累素材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原则,其实质在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从教的这十几年里,一直坚持开设每周至少一节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有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之后每人把自己的收获跟同学进行交流、评价。这样的阅读课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又能积累素材。

3.习作练习环节。坚持每周一篇随笔,随笔的选材不限,但强调一点,要真实,学生应该习惯随时记下自已的瞬间感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意识,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来自于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要把外物和内在感情连接起来,能触景生情,睹物生情。

这种重在过程,重在参与的争鸣式长期化的作文训练,使作文教学成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探讨性的教学活动,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实质就是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研究,让我们坚守住自己的阵地;研究,让我们看到语文的生机。我希望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的能够永远保持它的生命力!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研究性环节作业
快来写作业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作业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