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教学四谈

2009-09-01 09:03贺海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文探究语文

贺海莹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自主学习方式的要求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历史性的改革和突破,对新时期的语文教改产生了深远影响。突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和学习过程。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三者的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感悟积累。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和感知

一篇文章读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以往的那种先布置问题让学生思考的方式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因此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追求阅读的本色。它首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进行的对话。因此要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在阅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在互相合作的学习中深入探究

可以以分组讨论、分组品味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也可以不按问题思考,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这一环节要注重挖掘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要大力倡导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从大自然中,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采用以下4种方法:

1.对关键词句进行探究。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锤炼语言多在形容词、动词、副词上下工夫,这些词最富表现力。古典诗歌中是这样,如“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字,现代诗歌中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字,皆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通过揣摩这些字词,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深化。一篇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思考研究文章主题时,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深化,不要只考虑一方面而忽略其他。

3.大胆质疑课文见解。作家的见解也不是真理,因此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他们的思想、见解,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有了怀疑精神,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更活跃,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比如讲郑愁予的《错误》,探讨:是谁造成这个“美丽的错误”的?课文上是“我”达达的马蹄声造成的妇人的误解,而有的同学却提出表面上是“我”,实际上是第三者——诗中没有出现的女子的丈夫。这一说法马上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争议,由此爆发了思维的火花。

4.比较阅读是种很好的探究方式。本人在教学中,对同一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我把《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放在一起研究,通过比较阅读从诗的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对这两篇进行比较探究。学生通过这种比较阅读的探究,不仅深入地认识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从而确立自己的爱情观,而且学会了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分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可以在小组内由每位同学宣讲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以修改和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鼓励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的看法,修正他的观点。对明显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予以纠正;对肤浅的看法教师要适时点拨;对重点难点,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四、总结评价,补充深化

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用精当的语言,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作出点评、总结、指导性的评价。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提供研究背景不作出结论,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所以在遵循“自主、探究、合作”的原则下设计新课程,可以养成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他们能够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这正是学生的最大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课文探究语文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