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09-08-31 07:45辛明军沈云付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本科教学研究型

辛明军 沈云付 吴 悦

摘要:在学院实施的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研究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教师创新团队、学生团队以及教学管理团队的研究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以学院的课程组建设为例,提出了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下课程组教师团队建设的具体方案,为实现研究型本科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教学;创新团队;课程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当代大学教育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日新月异、各行各业要求创新人才的现代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研究型大学的使命。培养怎样的人才在于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目前国内外著名的大学正在逐渐转向研究型教学模式,并为此进行探索和实践。

研究型教学的内容必须与该学科课程相关联,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常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有:问题驱动学习、案例研究、项目学习、论文研究、研讨课以及高峰体验课程等。研究型教学强调方式灵活多样,内容具有开放性和丰富性,通常体现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型教学通常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以锻炼,他们相互交流,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研究顺利进行。本文以建设学生创新团队、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研究为目标,提出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根据研究室和课程组模式构建面向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师团队和教学管理团队,抓好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的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团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以此推动研究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推行研究型本科教学的宗旨是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较强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求实、求真精神,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在素质、能力和知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工作。

目前对我国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基本评价:主要矛盾不是数量太多与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结构不合理。我们不能站在传统计算机学科的立场来考虑专业的设置与内涵,而要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考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实现总体结构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结构失衡问题。我们试点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有序引导,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即重在创新,包括科学和技术研究的系统开发人员;重在应用,包括产品、代码和开发的软件技术人员;重在建立系统和参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

2.1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2) 专业方面具备的能力:

① 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② 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③ 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

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2) 专业方面需要具备的能力:

① 获取知识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适应学科发展的能力等。

② 应用知识能力:需求分析和建模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能力等。

③ 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实施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的团队建设措施

3.1研究型团队建设措施

学院在实施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保障措施是抓好团队建设,总起来看就是抓好三个队伍建设,即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团队建设和教学管理团队建设,这三个队伍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是实施改革的最坚实保障。

3.1.1教师创新团队建设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在学院88位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44人,如何利用好这批教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我们拟在现有课程团队基础上,整合学院教师团队资源,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模块,优化合理的教师课程团队。在此基础上,强化本科导师制建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课题项目孵化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科研实力。

3.1.2学生创新团队建设

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兴趣的引导和参与。拟在大一推行以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为目标的程序设计比赛,如大学生程序设计联赛和ACM集训等;拟在大二推行以提升动手能力为主的硬件操作和设计,如嵌入式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在大三推行以创新项目为基础的学生团队建设,着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大四重点以创业大赛和软件类设计大赛为目标,提升学生的项目分析与系统设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和参与实习打下基础。

3.1.3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在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和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基础上,配套一个服务主导型的教学管理与教务管理团队,是实施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的后勤保障。我们拟重点发挥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并与各课程模块建立星型联系网络,成立教学改革工作组。教务管理团队面向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进行服务,着力打造一个服务主导型的服务窗口。

此外,学院还强化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深化教学管理的制度保障,学院的党政工、后勤服务、学生工作、班主任、辅导员等各条线工作应围绕学院研究型教学提出新思路、新内容和新的工作方法。

学院教师团队建设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下面以课程组建设为例,说明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措施。

3.2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组建设

学院在教学委员会指导下,重点优化原有的教学课程组,根据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新课程体系的模块设置大课程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学科核心课程组:主要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组、学科核心必修课程组和学科核心选修课程组,根据课程模块设置,配置1~2名课程组长。

(2) 专业选修课程组:主要根据学科方向设置5~6类专业选修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配置2~3名课程组组长。

(3) 专业实践课程组:根据设置的4门课程特点,配置1名课程组组长。

(4) 任意选修课程组:包括学科任意选修、公共任意选修以及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组,设置1~2名课程组长。

(5) 兴趣导向课程组:主要是创新项目课程和科技竞赛类实践课程,根据课程特点设置1~2名课程组长。

(6) 实践环节课程组:主要是短学期实践、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相关课程,授权由各研究室主管教学的副主任组织实施,不设课程组组长。

课程组组长一般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选修课程也可由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总体设置8~10人的课程组管理团队,接受学院教学委员会的指导,并组织参与试点教师定期参与培训等。

4结论

教学改革的成败在于队伍建设,我们注重教学团队的建设,以此带动学生创新团队发展,在此基础上,配备一支服务主导的教学管理队伍,从课堂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科技竞赛以及课程考核等多个环节为教师提供服务,做好课程改革的坚实保障。这是我们前期成功开展工作的基础,也将积极进行研究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 余秀兰. 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 江苏高教,2008(5):60-63.

[2] 白淑英.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模式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25-126.

[3] 陈效兰,张岩. 师生互动式研究型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08(10):35-36.

[4] 苏丽,兰海. 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5] 魏淑慧. 研究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68-72.

[6] 周文成. 研究型本科教学探析:衍进、内涵、措施[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64-67.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研究型
高中思政课的课前演讲探索与实践研究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需要解决的问题”评析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发酵工程实验课改革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