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品样 李树民
摘 要:近年来,围绕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以及集群风险规避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一些“就集群而论集群”的研究由于忽视了旅游集群企业这一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因而无法切实有效地指导实践操作。基于此种现实,本文在吸收基于资源观及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与其来源之间的互动和转换关系的讨论,提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划分维度、动态演化过程、动态演化的动力及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对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 共享性资源; 动态演化
回顾上世纪80年代风行起来并且前所未有地覆盖经济政治、社会公共政策等相当宽泛领域的有关产业集群的讨论和研究(Morosini,2004),可以归结为两种主要的学派,即侧重于运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等理论的经济学派和侧重于运用资源观、能力观、社会网络等理论的管理学派。两种学派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优势,而近年来,后者的研究路径逐渐成为主流,其研究的兴趣主要聚焦于将企业战略理论拓展应用于产业集群层面。虽然,这样的研究方法总是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明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特定联结方式和互动关系(Lawson,1999),妥善地完成从企业战略理论向产业集群层面的研究拓展,虽富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极具理论意义。
一、 企业资源观(RBV)的理论渊源
近二十年来,企业资源观(RBV)逐步发展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主流。RBV的理论观点受到普遍认可,是从Birger Wernerfelt(1984)撰写的《企业的资源》一文在1994年度被评选为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最优秀论文时开始的。有关RBV理论研究工作在早期的管理学论著中便有所提及。有关企业特殊能力(对资源的配置)与其绩效之间关系的讨论,内嵌于许多经典的管理学论说之中。
然而,将企业视为一个资源集合体的首创性思想,是由Penrose(1959)在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来的。Penrose将企业视为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是囿于行政框架内聚积在一起的资源集合体,强调由自身资源所产生的生产性或潜在生产性服务的异质性(而非同质性)赋予了每个企业的独特特征。这种企业能过自身的异质性资源获得独特特征的概念,就是RBV理论的基础。
二、 基于资源观对旅游企业资源的传统划分
基于资源的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在阐释旅游企业资源对租金获取机理的研究中,在资源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按照对资源的所有权和资源是否具有异质性与不完全流动性两个维度(也即资源是否具有直接获取李嘉图租金的能力),将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涉及的资源大体划分为三类(见图1所示):一类是旅游企业所有的、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的资源;另一类是旅游企业所有的、不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的资源;最后一类是不为旅游企业所有的、也不具备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的资源。这三类资源分别称为战略性资源、一般性资源和市场要素性资源(耿帅,2006)。
图1显示了影响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构成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开放的旅游企业组织系统背景下,旅游企业战略性资源、一般性资源和市场要素性资源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这种动态的转换关系表明了旅游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战略演变,以及旅游企业资源的演化历程和潜在的竞争优势。
旅游企业战略性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一旦资源具备了战略性,即成为旅游企业获取租金的直接源泉。然而,并不是旅游企业所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组织资本等资源都是旅游企业战略性资源,旅游企业内部还具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的一般性资源,如酒店的建筑、设备、低值易耗品及一线的熟练操作服务人员等。这些一般性资源没有同时具备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等四大特征,使得这些资源本身无法成为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源泉。
旅游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外部自由流动的市场要素性资源对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市场要素性资源是提升与增强旅游企业战略性资源的重要源泉。一旦被某个特定旅游企业整合入内部并转化为战略性资源时,其便具备了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进而在该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过程中的巨大潜力也随即展现出来。
然而,除了RBV对旅游企业资源的三分法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类资源,它并不为特定旅游企业所有,但同时却具备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进而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的潜能,在特定旅游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不禁向RBV对旅游企业资源的传统划分提出了质疑。
三、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注:本文之所以提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是为了与旅游产业集群外企业区别开来。)共享性资源的概念及形成机制
1.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概念的界定及来源描述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是基于RBV理论将旅游企业的基于资源观应用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而提出的一种资源类型,也是基于资源观在旅游产业集群层面拓展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实际上,集群企业基于共享性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思想,在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均有所体现。最早涉及类似的相关研究要追溯到马歇尔或集聚经济学对于产业区位是如何为区内企业带来优势的理论研究工作,后来的大量研究使这种思想从不同角度得到更加深刻的诠释。
由于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理论研究尚属起步,因而对其构成要素的认识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概念的界定上,很多学者从不同学科及不同研究目的对其进行不同的诠释。本文在根据旅游产业集群自身特点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是指来自于旅游集群成员及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各类资源的共同贡献,被集群成员不均衡占有,基于集群成员之间、能被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所共享的集群层面的无形或高层的资源和能力的总称。它是旅游集群内企业能够借助形成并执行其战略以获取租金的集群层面的所有优势。从狭义上讲,这种共享性资源就是指存在于旅游集群层面的诸如集群的声誉、惯例、知识、信任及旅游吸引物的等级等一系列资源要素,这些资源要素通过作用于旅游集群企业战略性资源而对旅游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见图2)。
如图2所示,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来自于集群成员及其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各类资源,包括集群成员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一般性资源和市场要素性资源。该图也明确表明了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受到集群成员之间的互动影响,反映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与旅游市场环境的匹配状况。并且,其动态性取决于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与其来源的动态交互关系,表明了其共享性资源与旅游集群成长的相关性,及在不同成长阶段上所具有的差异性。
2.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形成机制分析
通过以上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概念描述,表明其具有“局部公共物品”的特性,这与旅游产业集群所具有的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并存、专业化和多样化并存、社会网络、合作与竞争并存等四大基本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见图3)。
首先,地理邻近有助于旅游产业集群成员(包括旅游企业)之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分享知识和交流信息。虽然先进的信息技术已打破地域界限,并大大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成本,但就旅游产业而言,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仍然具有信息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对于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企业在空间上集聚最关键的作用是能促使旅游企业共享投入品,而旅游业的中间投入品主要包括交通、通迅、道路等基础设施和目的地营销等,这些投入是非常大。而通过旅游产业集聚能实现中间投入品的集约利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还有利于旅游线路的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分工的发展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原因,专业化分工可以使旅游集群企业通过有序的竞争与合作达到或接近最优生产规模。这种专业化所带来的旅游产业集群企业间竞合互动的关系在确保单个企业接近最优规模组织生产的同时,又确保了其在竞争压力下的灵活性。旅游业的产业链长,旅游业涉及到的旅游六要素各环节均可拆分成许多生产环节。从“住”来看,根据生产环节饭店业可以细分为饭店发展商、饭店投资者、饭店管理公司、饭店特许经营公司等不同环节的饭店生产组织。单个旅游企业有限的多样化,可以在旅游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得到较好实现,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并存是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形成的必要条件。
再次,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特征,隐含着合作是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基础的观点。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并不排除其全球性竞争的空间尺度。而处于产业价值链相同或相关环节的旅游集群企业所具有竞争与合作互动的关系,能够确保单个旅游企业接近最优生产规模的同时,又保持其在竞争压力下的灵活性,从而大大提高旅游集群企业的生产效率。合作与竞争的并存是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形成的动力。
最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促使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包括旅游集群成员在集群内部所构成的社会网络,以及集群成员与集群外部组织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由于旅游产业集群企业之间存在的种种“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使得集群内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集群企业之间及相关机构成为信任的网络节点。共享性资源实际上是旅游产业集群所有的一种无形的网络结构性资源,正如马歇尔所说,这种资源存在于集群的“空气”当中,是旅游产业集群各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为集群所特有。因此,社会网络是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形成的实现途径。
四、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划分维度及动态演化机制
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具有时间压缩不经济、历史作用、社会复杂和因果模糊等特性,因而具备获取李嘉图租金的潜能(耿帅,2004),关键和核心则是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动态演化。本文将在探索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构成及其划分维度的基础上,界定并明晰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过程及机制。
1.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划分方法
Molina-Morales(2002)认为,集群企业至少共享着两种形式的集群产出,一是公共或专门技术,二是产业集群外部的公共感知。Tallman et al(1999)认为,对产业集群产出的这种共享,既不排除任何的集群企业,也不能为集群以外的企业所获得。耿帅(2004)从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划分维度研究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对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而Morosini(2002)侧重于集群内部的知识整合与竞争范围对于产业集群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并将散会称为“共同粘合剂(Common Glue)”,包括八大要素,分别是领导者(Leadership)、集群构件(Building Blocks)、交流惯例(communication rituals)、知识互动(knowledge interactions)、专业人员轮流(professional rotations)、外部要素(external factors)、内部要素(internal factors)和社会要素(social factors)。Cooke(2002)和Capello(2002)认为,知识、社会和关系资本等资源要素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远比对经济增长的传统认识来得重要。
由此可见,由于学者们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运用的理论分析工具也不同,导致出现不同的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划分维度。基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本文以竞争性和异质性两个维度,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构成进行分析。
(1)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的竞争性维度
旅游需求是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一般说来,旅游客源市场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旅游产业集群规模的大小。因财力、时间、距离的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半径不可能无限延伸,总是以居住地为中心,呈现出由近及远的特征。受此影响,近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往往会率先得到发展。旅游需求的分布特征必然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产生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旅游产业集群的需求市场结构包括协作与竞争两种形式,而旅游企业之所以集聚、协作,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性。
共享性资源存在于特定旅游集群与集群企业之间,为整体集群所特有而又不被群内任何单体旅游企业所独占。共享性资源的这种空间不对称使其同时具有了异质性与不完全流动性,这两大特性进而赋予共享性资源有价值、稀缺、难以被模仿和难以替代等重要特征,使其蕴含了巨大的李嘉图租金获取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旅游集群整体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也是旅游集群企业赢得优异运营绩效的保证。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竞争性维度的选择,有助于基于资源观在旅游产业集群层面的拓展研究。
(2) 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的异质性维度
异质性是旅游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知识传递的前提,是地理邻近、专业化与多样化并存、竞争与合作等旅游产业集群基本特征存在的基础条件,也是基于资源观及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基础。
对于旅游产业集群而言,缺乏异质性资源的旅游产业集群趋向于过度专业化,容易导致旅游产业集群的逐步收敛(constringency)。保持资源的适当异质性,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达成平衡,以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逐步扩散和旅游集群企业的增生。
2. 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动态演化的过程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共享性资源,是指来自于集群成员及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各类资源的共同贡献,被集群成员不均衡共享,基于集群成员之间、集群成员与影响其竞争优势的各类资源之间互动基础上的产业集群资源,其共享性资源在4个象限的内涵分布(见图4)。
象限Ⅰ所表示的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具有竞争性相对较强、异质性相对较低的特点,是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层,并且是旅游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和质量的主要体现者。包括了体现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的竞争性旅游企业,体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技术特性的旅游关联性企业,本文将此类资源定义为需求生产型共享性资源。
象限Ⅱ表示的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具有竞争性相对较强、异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是根植当地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服务层,包括当地的政府、商会、风险投资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这类资源具有为旅游产业集群的生产型共享性资源提供服务支持功能。本文将此类资源定义为强关联性服务型共享性资源。
象限Ⅲ表示的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具有竞争性相对较弱、异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是旅游产业集群外部社会网络的服务层,包括旅游产业集群外部网络的风险投资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类资源具有为旅游产业集群的需求生产型共享性资源和强关联性服务型共享性资源提供服务支持功能。本文将此类资源定义为弱关联性服务型共享性资源。
象限Ⅳ表示的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具有竞争性相对较弱、异质性相对较低的特点,是旅游产业集群的需求生产配套层,包括一般的设备、原材料供应商、一般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等。本文将这类资源定义为生产配套服务型共享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