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009-08-31 06:46颜朝富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不断合理化,并为中华民族创造更多更为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现代文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B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062-0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即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成为能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提出来的实际问题,能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这种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之不断合理化,并为中华民族创造更多更为合理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现代文化。这种现代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合理化为目标的无限变革的过程,就目前来讲,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设法让马克思主义这棵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的中国社会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即具有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使之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文化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活化。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及其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革命和建设实践一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内涵,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科学的甄别、选择、更新和转化,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二是要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和内容,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由此可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从高不可攀的神坛上请下来,不要老是用它来批判中国的一切,使它高高在上地同中国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脱节,而是要使它和中国的现实社会融为一体,使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精神食粮。要做到这样,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为指导,去分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找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使它们相互容纳,相互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新、提炼、升华,使它转型为现代文化,从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要以理论为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又要在实践中受到检验,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说:“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这一论断说明: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否则就会遭受失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又必须与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发展和创新。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得到了创新,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结晶,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的结晶。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时所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系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其二,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为什么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定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呢?这除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外,主要还因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历史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设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中国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果我们教条式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结论,就会导致革命和建设的失败。辟如中国的民主革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上讲,应当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但由于中国自近代以来,便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这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民族资产阶级非常弱小,根本无力担当起这样的重任;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国情,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先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既反对把领导权拱手送给官僚资产阶级右倾投降主义,也反对不搞统一战线,超前搞社会主义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当家成了主人。又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前提的,而在中国恰好没有这样的前提。中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生产力十分低下,文化极端落后,可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不顾中国的特殊现实情况,教条式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原理和苏联模式,搞大跃进,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搞单一的计划经济,大刮共产风等等,结果经济不但不能迅速发展起来,而且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坚决反对左倾僵化思想和右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把我们党建设好。为了把我们党建设好,江泽民同志根据时代特点及其要求,根据我们国家和我们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其三,从中西方文化的时代差异上看,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中国化。

所谓西方文化,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文化,而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西方文化的土壤中诞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生活在西方文化的环境中,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论学说,就不能不打上西方文化的烙印。也就是说,马恩的许多论断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针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提出的。例如他们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就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的。当然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继承了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超越了这一文化传统,克服了这一传统的阶级和民族的局限性,从而具有世界意义,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我们又绝不能以此去否认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文化的渊源关系,离开西方文化的语境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一定会曲解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不正确的理解,就是由于不注意中西文化的时代差异性而造成的。

中西文化的时代差异性,说到底就是中国没有经历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特别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阻挠,中国的资本主义根本无法发展起来,而由封建社会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帝国主义大举侵入中国,中国人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灭族灭种危机的情况下,或者说西方文化大举侵入中国,中国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的情况下,许多先进分子积极寻求中国出路,向西方学习各种先进思想的情况下由俄国传入中国的;从此,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49年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是说,中国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跃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没有经过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因此,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不仅有地域上的差异性,而且时代上的差异性更大。从本质上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仍然是封建式的农业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相比较,整整落后了一个时代。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未来文化和中国原有文化之间有一个时代的差距。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否则就起不到指导作用。

其四,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程看,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中国化。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之前,已经过了一次俄国化。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具体国情的不同,俄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就难免会发生与马克思主义愿意不相符合的地方。因此,对传入中国的已经俄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加以纠正,以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服务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又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

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都说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基本精神,有着继承发展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和辩证转化的原则,就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服务。具体来说,我们主要应继承和弘扬以下精神:

(一)自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弘扬“理性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既重视感觉经验,又重视理性思维,还特别重视思想对行动的指导作用。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自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巨大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传统文化相结合,能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我们一定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一切工作,要始终不渝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来教育干部和群众,这样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继承和弘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民族振兴服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完成。同时只有把我们的国家建成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才算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所以我们应当继续弘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民族振兴服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这个实际,既包括中国的现实情况,也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继承和弘扬“崇德”精神,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一个国家,除了政治、法律的约束机制外,还需要自律的、公众的、舆论的道德约束机制。如果没有这种道德规范,那么政治、法律的约束机制也就很难奏效。因此,我们党提出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继承和弘扬“集体本位、社会本位”精神,为培养一代新人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它强调集体本位和“为人”,因此它的许多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的原因所在。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本位、社会本位”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服务。

(五)继承和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和科学精神,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服务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兴办私学的人,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单这一项孔子就是很有贡献的了。更何况他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向一切人学习的精神、“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思学辩证关系、“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等。因此,从孔子开始我国就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孔子被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老师的排行是第五,和天地君亲一起被立为牌位供奉。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也是有科学精神的,否则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可能长时间处于领先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又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所以江泽民同志说:“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六)从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吸取养分,为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服务

我国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流派众多、创作方法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举世无双的文学艺术,这些传统文学艺术遗产不仅仍然能够给我们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能够成为我们创造新文学艺术的借鉴。文学艺术的世界性,首先决定于它的民族性,只有首先具有民族性,才会具有世界性。因此,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应当真正深入现实生活,从传统文学艺术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来,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别的民族的认可,这样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颜朝富(1964- ),男,云南永善人,中共永善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教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