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汉迢迢暗渡”

2009-08-28 04:35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面朝小棒正方体

王 俊

这是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认图形》一课,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知,有看、有摸、有围、有折,还有摆,我所说的“暗渡”就发生在这“摆”的里面。

教学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红、黄、蓝、绿四根长短不同的小棒,让学生任意挑选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所有的小组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红、黄、蓝三根小棒。

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不选绿的那一根呀?

生:因为绿的那根太长了。

教师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果然,绿的太长了,无论怎么摆,都不能和剩下三根中的任意两根搭成一个三角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看似简单,却是颇为用心的。教学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三根小棒直接摆一个三角形,可这样的操作太没有思维挑战性了,于是,教师就将这一设计改成了四根中挑三根来摆三角形。这样一来,学生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就有了思维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教学还暗示了这样一个知识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必让他们掌握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只是在学生摆好之后,很自然地说了一句:“看来,只有红、黄、蓝三根小棒才能手拉手围成一个三角形。”

这里,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延伸处理是相当微妙的,教学没有跨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没有拔苗助长,但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现空间。学生一边摆弄,一边还会有思维的萌动,他们会朦胧地感受到在问题情境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某种奥秘,至少他们都能理解不是随随便便的三根小棒就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谁都知道学海无涯的道理,浩瀚的学海正如迢迢的银河,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技艺高超的引渡人,学生能否成为学海中的弄潮儿,关键是教师要会“纤云弄巧”,在简单中渗透复杂,在有限中蕴涵无限。

同样还有一则苏教版第二册的教学案例,这回是《统计》,教学的认知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来记录所统计的事物。

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让每组四名小朋友围在一起抛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按照面的大小不同,涂成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要求学生一边抛一边统计每种颜色朝上的次数各是多少。

这一教学设计也是经过改进的,最初的设计是抛硬币,后来改成抛正方体,最后又改成了抛长方体。

无论是抛硬币、抛正方体,还是抛长方体,如果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而言,都是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当然,如果是抛硬币,那么统计就只有硬币的正面和反面两个项目,项目嫌少了一些;如果是抛正方体,那么就要统计正方体六个面朝上的情况,项目又嫌多了一些;而长方体要统计三种不同的面朝上的情况,项目数不多也不少。

其实,关键的是抛长方体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功能,那就是它起着“迢迢暗渡”的作用:学生统计出来的结果,也就是红面、黄面、蓝面朝上的次数,肯定会有差距。一般来说,红面朝上次数最多,黄面其次,蓝面最少,这就涉及概率的知识,暗示着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而为什么不同颜色的面朝上的次数有差别呢?那是因为红面最大,黄面其次,蓝面最小,这又涉及到长方体特征的知识……同样是抛物体做统计,不同的物体给学生展示的思维空间就不一样,我们当然选择一个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背景的教学途径。

银汉之遥,遥不可及,人类思维的伟大,就在于它可以到达这些遥不可及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银汉迢迢暗渡”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技巧,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它需要娴熟的教学技艺、大气的教育思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这所有的一切,又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尝试和感悟,这样我们会发现,在自己现有的教学视野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美妙广袤的教学时空。

猜你喜欢
面朝小棒正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巧移小棒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谁和谁搭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