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法 宋文敏
某市举行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其间笔者听了三堂课,分别是二年级《万以内数的认识》,四年级《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五年级《找次品》。在对三堂课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学生的精彩生成赞不绝口之余,我也观察到了三堂课的一个共同点,孩子们几乎都没有用上教科书。只有四年级的一堂课翻了一次书,是用来完成书上的练习,把书作为了一种练习本,而其他两堂课学生的数学书就静静地摆在桌上,一动未动,成了被教师和学生遗忘的角落。
新课改的实施,让广大教师投身课堂研究,探索教学方法的热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发。各种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互动,还有那漂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数学课堂精彩纷呈。但很多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处理数学书。当一气呵成的多媒体情境把整堂课贯穿下来之后,数学书就成了课堂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不知不觉中,师生对数学书的阅读或蜻蜓点水,或成了练习本,或干脆弃之。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阅读的同时,数学新课程改革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认为数感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积累都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及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写道:“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诸种能力。”事实表明,很多学生有较强的语言文字阅读领悟能力,但在数学学习理解上却有一定的困难。可见数学阅读离不开语文阅读,但又有它相对独立的特点和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讲练”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读讲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要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让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一、带领学生走进阅读
孩子上学之后,语文阅读占了他们大部分阅读空间,数学阅读在一些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几乎接近“0”。究其因,语文阅读情感性强,能引起学生读的兴趣,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阅读的淡化,使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遗忘了数学阅读。因此,要把孩子引入数学阅读的殿堂,首先教师要重视阅读教材,培养孩子数学阅读的兴趣。
1、读教材主题图,为数学阅读抛砖引玉
数学课本中的主题图具有形象直观、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文字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主题图,领会图意。把主题图与文字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补充、矫正,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可先让学生自由看主题图,充分感受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概有多少人,并且说说为什么这样估。通过对主题图的一系列阅读、讨论,让学生揣摩到蕴藏在图画后面的数学涵义,体会到数学书中的插图不是无谓的装饰品,而是需要去认真阅读,发现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为引出万以内的数做了准备。
2、读教材例题,为数学阅读搭建平台
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书写和解题格式等都有益处。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中高段学生来说,阅读例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当然,读例题不能只让学生读读、看看、念念,教师更要注重加以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如四年级《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的例题在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已有一定的呈现,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中的例题并不是三年级例题的简单复制,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例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题:小数0.1是怎样产生的?一位小数和分数有怎样的联系?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到其他的一位小数吗?在问题的启发引领下,学生逐渐把例题中数学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生活的语言。这样通过课堂交流,学生以复述的形式反馈对小数产生及意义的认识,在数学阅读中,优化了数学学习方式,让思维和语言安静地交融着。
3、读教材结语,让数学阅读理性化
数学教材中的结语是经过归纳而得出的精练、准确的表述性语言,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当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借助客观形象的事物演示之后,要回过头来好好把书本中的结语来读一读,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涵义、方法、算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更到位。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多媒体演示、自主触摸、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之后,就该让学生来读读书上对“面积”下的定义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读了之后,让他们相互问问为什么,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对“物体表面”“封闭图形”等词语要多推敲推敲,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两个词组的表象,这样,对概念的理解才能算是水到渠成了。
4、读教材“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阅读向课外延伸,向纵深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了解一些数学术语的由来、一些数学上的伟大发明发现等,教材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这类板块,作为启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生长点”。如在教学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分平年和闰年。教学中,采用“数学小广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公转等知识及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增长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行课外数学阅读的兴趣。
二、不断激励深层阅读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面的不断拓展,数学书的阅读、数学小故事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数学阅读需求了。这时,教师就应因势利导,开拓更大的空间,开发更多的阅读资源,尽量满足学生的数学阅读需求。
1、数学日记的撰写
数学日记不必像语文日记那样严谨,格式鲜明,每日一记。教师可灵活机动,把记日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始,让学生想记什么就记什么,甚至可以对老师提提意见,说说心里话什么的。慢慢地,发挥数学日记数学的特点,可以记记在课堂中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对课堂或作业中的练习有什么要讨论的地方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小问题、小思考、小观察都可以记,让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数学的脑袋去思考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问题。
2、让中国经典的数学文化得以延续
对中高段学生,教师可以试着让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古代数学的经典算书和经典题型。如《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大衍求一术”思想,《张邱建算经》中的不定方程问题,《九章算术》中的盈不足问题等,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阅读,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史,激发他们学好数学、读好数学的热情。
3、与孩子共读数学好书
要不断激励孩子进行数学深层阅读,教师必要身先士卒,躬行实践,阅读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同时向学生推荐数学阅读方面的好杂志、好报纸、好书籍,如《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等等,丰富学生的数学阅读世界,激发他们数学阅读的热情,以阅读来促进思维,形成方法,掌握技巧,以至运用数学。
总之,只要让学生步入数学阅读的世界,他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也很精彩。它能让人耳聪目明,神思敏捷。数学阅读绝不是“鸡肋”,它就如一杯香茗,幽香自在,越品越有味,越品越精神。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爱上数学阅读,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语言离不开数学,思维更需要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