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争鸣 王晓玮
对全球汽车业而言,2008年是异常寒冷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汽车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际车市逐渐疲软。我国政府适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中国车市开始一枝独秀,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海外各国也纷纷出台汽车救助措施。据初步统计,用于扶持全球汽车业的政府预算将超过500亿美元。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也通过减产裁员、提高效率等措施积极自救,在危机中酝酿后市的突围。在这轮市场调整的大潮中,北京汽车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未来发展抢占先机,值得认真思考。
外国政府和汽车企业的应对措施
各国政府频出政策救市
各国救助汽车业的举措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资金注入的形式救助频临破产的大企业,或向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二是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拉动汽车需求。
美、日、俄都采取了资金注入的方式。次贷危机升级后,美国汽车行业面临大规模破产倒闭的风险,美国政府通过财政部向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174亿美元紧急贷款;对于受危机影响的汽车企业,日本政府通过正常的金融机构向车企临时输血,援助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并由该行向汽车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以支持汽车企业在日本以外的生产和经营。
除了注入资金救助汽车企业,政府更多选择了出台相应的政策刺激汽车消费,拉动对汽车的需求,从而振兴汽车业。日本实施了环保汽车减税方案,根据环保车性质和指标,对新汽车交纳的购置税和汽车重量税享受全免、减免75%或减免50%的优惠。德国、法国,瑞典,英国等政府也纷纷推出了汽车产业振兴方案,如免缴车辆税,信贷担保、紧急贷款,以旧换新和鼓励开发绿色汽车等。
汽车企业纷纷裁员、减产以应对金融危机
国外汽车企业主要通过筹集资金,减产、裁员,加强研发,甚至是申请破产保护等方式进行自救。
2008年底,美国汽车“三巨头”就开始积极的自救。福特汽车公司出售所持三分之二的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股票,套现5.17亿美元。通用、克莱斯勒积极争取政府低息贷款,同时按照政府的拯救计划进行重组,并开始关厂,裁员。6月1日,这家美国的“百年老店”最终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美国政府向通用提供301亿美元援助,并持有重组后“新通用”公司60%的股份,加拿大政府将持有12.5%。
法国两大汽车制造商雷诺和标致雪铁龙也开始裁员和大幅减产,通过节约开支和减少库存应对市场萎缩。日本丰田虽然也采取了缩小工厂规模,降薪、裁员等措施,但其研发费用不减反增,并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在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汽车振兴规划提振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振兴规划提振市场,但汽车企业利润下滑
受益于汽车振兴规划,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汽车业一枝独秀。我国政府的救助措施侧重于消费环节,如减免汽车购置税、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降低贷款购车的利息等,通过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以消费拉动生产。汽车振兴规划实施后,国内车市全面回暖,汽车产业出现了六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是汽车销售逐月递增,重新步入增长轨道。1-5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1.10%和14.29%,是2009年以来首次累计产销增速达到两位数水平(1-4月产量增长6.4%,销量增长9.43%),行业形势继续向好。二是消费者信心明显增强,汽车市场人气旺盛。由于购买踊跃,许多车型出现多年未见的供不应求。三是受惠于车购税减半征收的1.6升及以下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增势迅猛,成为拉动汽车总体增长的主要力量。四是中高排量轿车出现回暖迹象。五是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明显上升。由于自主品牌轿车大多是小排量车,成为国家政策最大的受惠者。1-4月,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比2008年同期提高近4个百分点。六是汽车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降幅逐月缩小,从4月开始出现好转迹象。
政策刺激下,2009年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可以达到1000万辆,但整体来看却存在“增量不增收”的问题。因为政策带动的主要是低端车型销量,这部分汽型虽占总销量70%以上,但收入不到50%。此外,低端车型毛利只有10%左右,两项政策受益车型的行业利润不到30%。5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1.7万辆和382.64万辆,同比增长6.14%和9.26%,但一季度重点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685.78亿元,同比下降14.15%;工业增加值为560亿元,同比下降8.95%;利润总额107.92亿元,同比下降48.36%。这充分说明当前政策拉动了市场,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却仍不容乐观。
以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应对危机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国家鼓励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四大集团进行兼并重组,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业的格局已由传统的“三大”向“四大”转变。除了四大集团得到重点支持,规划还提出支持北汽、广汽、奇瑞、中国重汽“四小集团”实施区域兼并重组。
温家宝总理在长安汽车视察时提出,中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160多家整车企业分散的局面不利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国家积极支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一个新变化。而那些规模小、技术实力差的小企业,在今年可能面临淘汰。
立足自身科学定位北京汽车业
北京发展汽车产业有其自身的优势
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北京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指出,北京市汽车产业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汽车总产值将达i600亿元,并形成以北京现代、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北汽福田等主导整车企业为主的产业群。2010年,北京市将产销汽车130万辆。近年来,北京汽车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被列为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大兴采育、顺义杨镇和怀柔庙城将建成北京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基地。同时,政府积极创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包括道路,停车,修理加油,减轻消费者的负担,向小排量车倾斜,合理引导汽车消费。
北京汽车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作为北京汽车业的龙头企业,北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凭借着北京212吉普车和130货车,奠定了北京汽车业发展的基础。1983年,北汽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签约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迈出了全国整车制造企业对外
合资的第一步,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1998年,北汽成功组建北汽福田北京现代、北京奔驰和北汽有限公司,转变为控股集团公司。2008年,北汽旗下四大整车企业共销售汽车78万辆,销售收入750亿元左右,成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汽车销售厂商。
北京汽车发展存在的瓶颈
一是市场存在区域局限。与上汽,一汽等全国性的汽车企业相比,北京汽车企业多数局限于北方地区,仍以地方性企业为主,发展存在区域上的限制。北京汽车业亟需打破区域的局限,打造全国性的大型汽车企业。二是品牌缺乏竞争力。在自主品牌方面,北汽依托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两家合资公司,以提升技术实力。但从车型的中高端布局上看,北汽公布的2010年上市的自主品牌在一汽、上汽、华晨等竞争中,品牌缺乏竞争力,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存疑颇多。三是产业集群效应不完善。目前北京的汽车业初具规模,但是汽车业面临高端环节不足、零部件制造配套能力较弱等问题。汽车产业布局分散,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制造的产业链条不完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四是北京乘用车自主品牌和新能源的研发相对落后。目前北汽自主品牌还主要集中在北汽福田以及北汽有限两大公司内,但主要是商用车及越野车,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建设上,北京汽车业相对发展滞后。在新能源乘用车的研发和生产上,全国很多汽车企业都已经走在了前列。而北汽直到2008年底才表示将会投30亿元资金,推进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研发制造重点项目建设。2006年1月,丰田旗下的两款1.5L排量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在中国亮相,第二年,雷克萨斯旗下的两款混合动力车正式登陆中国。比亚迪长期致力于电动汽车开发,目前已发布了F3DM、F6DM等多款DM双模动力汽车,并早在08年12月就在国内推出了F3DM双模电动车,踏上了“批量生产之旅”。虽然北京奥运会期间,北汽福田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作为奥运公交及马拉松比赛用车崭露头角,但在乘用车新能源方面还没有新的产品问世。
北京汽车应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世界汽车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每一次全球性汽车市场的大动荡,最终都会有新的技术脱颖而出取代原有的技术标准,并产生新的市场领跑者。在汽车振兴规划等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汽车消费迅速增加,众多车企产能跟不上,错过了扩大市场的良机。而北京汽车业抓住了汽车振兴的机遇,率先抢占了市场先机,扩大了市场,走在了国内众多车企的前列。2009年,北京汽车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品牌的并购和重组,用资金换品牌、换技术、换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把握住汽车市场大调整的新机会,不断提升北京汽车的竞争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汽车消费环境。积极研究制定北京汽车产业规划,以企业发展推动行业发展;推动企业投资重组工作,切实拉动配套产业发展,支持骨干汽车企业发展,引导其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维修,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一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汽车消费,向小排量车倾斜。积极落实汽车下乡、黄标车淘汰等鼓励政策,不断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体系,为汽车消费创造良好环境。
加大统筹力度,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北京已有的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对车辆设计,研发,试制,检测,销售服务进行统筹布局,培育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打造以千亿元产值汽车集团为载体的完整产业链。充分发挥整车企业的凝聚力、牵引力和带动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北京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竞争力强的汽车产业集群。
注重自主品牌的培养和研发。集中精力做好具有北京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自主研发工作,进一步整合北京汽车的自主开发队伍。创建研发基地,建立完整的研发体系,统一规划,统一设定目标。推进乘用车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造“北京牌”形象,加速转化新能源技术在大型公交车,出租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实现北京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与借助外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合资厂的优势,继续鼓励其扩大投资,不断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进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扶持企业参与全球汽车品牌并购、重组。抓住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发展机遇,通过重组实现企业的跨区布局,扩大销售市场,促进技术交流,进而做大北京汽车的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