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艳梅
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高中生“学有所得”,是发展数学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手段。数学学习动机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驱动力。然而现在我们所接触的高中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有教材本身的应试针对性略强一些,常常显得枯燥无味,因而逐渐很多高中生慢慢对数学学习已经产生了厌倦情绪甚至有放弃思想。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怎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写出来以咨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引导高中生明确学习成绩只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检验,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高中生在独立分析、认识问题后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高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高中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高中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高中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高中生既能较为轻松的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境的设置。学习内容的安排尽量不要过分的繁杂,线条要清晰。教师应设法把高中生的注意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高中生注意的干扰。这样高中生很有兴趣,也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会上得相当圆满。
2、学习内容难度恰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高中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广;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学困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高中生进行不同深度的加工,特别是深水平加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高中生使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使得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外负担,让高中生不再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是一种享受,从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二、把握教学难度
数学学习的目标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高中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高中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很大差距,而思维僵化的高中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变得更加令人感兴趣。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高中生个人的情况,高中生应参与目标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会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使其内在动机进一步激发。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舒适的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能让高中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教师为高中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高中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先前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
三、促使高中生“卷入”学习任务
教师应设法使高中生在卷入的学习任务过程中至少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相反,应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习因此受到促进。还应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促进卷入效果的最有效方法。
四、竞争学习动机
运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质量。高中生在学习小组中,变得更加积极,较少象过去那样消极被动;高中生之间相互提供了关于自己学习的深度及如何学习的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学困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五、教师作用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形成对人类本质的恰当的哲学观,并加强个人的性格修养。有的教师说“爱也是学习动力!”这的确有道理。高中生喜欢一个教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高中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高中生,会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高中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说我不行,我非要证明给你看我行!”所以,教师对全体高中生的高期望必须要有效地被高中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从以上的一些措施来看,首先肯定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其次,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发展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从而使高中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