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义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总结学生在计算中出错的“病因”,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应该怎样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点略作分析。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二、概念、法则混淆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不完善阶段,若没有教师的诱导、启发,深入分析,学生对概念、法则一知半解,计算过程中就容易发生错误。
三、感知失误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有的学生把“23”看作是“32“,把“+”看成“÷”。因此造成了计算的错误。
四、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小学生在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五、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然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则缺乏必要的理性经验,主要依赖
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因此不作分析,仍旧以原有经验去解决问题。故而造成计算错误。
六、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在数学学习中更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计算的错误。
鉴于以上六种现象,现结合教育学中有关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提出提出几点措施。
一、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还可以选择好作业典型范例让学生仿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首先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授数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的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加方便。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引用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三、抓好首次知识感知
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等方法,保证学生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
四、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程度。这些基本功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我们可以在每一节计算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由易到难,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在计算中,我们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2)细心检查。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3)认真书写。教师要教育学生凡是作业,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六、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在计算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指导。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如开展“当计算小能手”“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奇妙。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