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鹏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指示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学校德育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主体性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极其重要作用。但从本质上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任何外在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学校德育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体性活动中得到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2、时空性
学生思想、情感和态度形成是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和空间的。学校德育工作都必须反映出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3、层次性
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而,德育的侧重点应有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系列化教育。
4、一致性
一致性对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败在很多情况下归因于学校、家庭、社会不一致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育认识、教育信息和教育策略、方法。因而应特别注重和强调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学校、社会及家庭一致性,及说与做的一致性。
所谓学校各类教育一致性,表现为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等各种教育一起,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共同的促进作用。有效的德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因此,学校不能把德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割裂开来,更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而是要努力挖掘学校智育、体育和德育的最佳契合点、契合方式。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又以有效德育推动学校的其他教育。同时,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经验与经历,如果学校内的学习生活与校外生活产生共振,那么校外的生活就能促进校内的学习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抵消学校的学习教育效果。因而全面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校外的生活。说与做的一致是学校对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就是教师言行相一致。
二、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着“三多三少”的不正常现象
一是着眼“管”字多,研究“理”字少。就学校教育而言,以一定的外部规范来引导学生,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管理”二字的真正涵义,除了必要的“管”外,还有十分重要的“理”。理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关系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管理架构问题,因此,除了要很好研究如何对人实施限制和约束的“管”,还必须着眼于研究如何发挥管理对象潜能的“理”。
二是注意外部行为多,注意深层思想少。现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人的行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如果没有深层思想意识为基础,一旦缺乏了特定环境的制约,人的外部行为特征就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同时兼顾两项重要工作。
三是职责不明的现象多,注重形成整体合力的少。这主要是在学校德育队伍组织建设、德育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表面上人人都有责任和任务,实际上彼此不明责任和任务”,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使各种参与队伍各司其职,各明其道,各施其能,把来自各方面的队伍各种渠道的影响整合成为一股整体合力。
2、德育管理缺乏“人本”意识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管理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管理也要以学生为本。实践证明,德育管理如果不以学生为本,离开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管理很难取得成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学生管理事实上是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学校包办一切,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强烈依赖心理和依赖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学生的一切由家庭与学校包办包管,使他们失去了自主发展余地与动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力,发展学生自主意识,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
三、强化学校德育管理的措施
在对学校德育这些特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学校特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学校提出自尊自律、自信自强、自主自觉的“三自”教育。在实践中,以管理为手段,融德智体于一体,面向全体,又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具体做法上,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在学习上从强调自学开始
学校当前主要任务已由过去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由教师的教而达到不教自学,不导自会,这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与挑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方面来抓。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发展学生的自信力来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做到备自学、查自学、评自学,还经常举办学生自学笔记的展览、自学经验会、自学方法讲座,努力营造自学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在生活上从强调自理着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校特别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把它看作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把它看作是学生在通向自理过程中增加自信、自强、自主力的基础。每年五月,我们在全体学生中举行劳技大赛,现已举行第八届,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系列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及水平。
3、在行为上从强调自律起步
“信得过班级”的评选,是我校强化学生自律意识而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要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就要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以自律机会。学校鼓励班风比较好的班级的班主任不跟班,并在部分“信得过班级”推出无人监考措施,无人监考的本质是通过信任学生来促进学生的自尊与自律,这一措施与其说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不如说是通过充分信任学生促进学生自律与自尊的养成。
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放低起点,从学习上自学、生活上自理与行为上的自律开始,这就为学生在自强自立、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对学生进行序列化教育
“三自”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在“三自”中,自尊自律是基础,自信自强是过渡,自主发展是目标,三个层次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是一步一步发展和递进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时,遵守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我校在初一年级侧重加强对学生自尊自律方面的教育,强化自尊心的培养及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在初二年级主要抓好自信自强方面的教育。在初三年级要求达到自主自觉,自我发展。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三自”教育时,又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强求一律。
四、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1、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每经过一个阶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及各方面进行自我鉴定,让每个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写日记。写日记是促进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写日记很多时候都是解剖自己、分析自己,只有学生正确分析、认识、评价自我,才能有效地更新改造自我。坚持写日记,便是坚持“道德长跑”,能使人的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同学们通过写日记,不断剖析自己,思想得到不断升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自己,进一步深入认识自我。引导班级师生共同订立班规、班纪、班训,通过班训的订立,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督促学生有效实施所订立的各项制度,班级的各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责任使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以此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其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能够催人奋进,自强不息,是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源动力。通过制定个人进步计划,要求学生为自己树立赶超的最新目标,开展一系列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争胜好强上进心的竞赛活动,在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气氛,达到对同学进行自我激励教育的作用。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催动下的社会,更当注重人本思想,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理念应坚持培养和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是适应现代社会潮流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