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媛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会计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就成为当前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监管力度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不真实,给国家宏观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不良影响。
一、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外部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产权机制不明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产权归属明确的,国家是唯一的产权主体,这一时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对不明显。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产权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由于各方面制度未跟上,使得产权归属不明确、责任归属也不明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谁都负责而谁都不负责的尴尬结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2.法制建设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近几年,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的财务会计法规,但法规的约束性本身存在滞后性,一经制定,短期内一般不会随意改变,而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可能超出会计法规所规定的范围,有些业务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法规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我国《会计法》已经颁布十多年了,仍有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搞假账真算,隐瞒收入,截留税利,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监管部门有外部审计监管部门和内部监管部门。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是以国家审计为主,以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为辅。国家审计部门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设计监督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社会审计带有一定得盈利性质,为了自身利益对有的问题知而不查,对有的问题查而不纠,保护了企业的造假行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作用也不明显,形同虚设,不敢暴露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实质。所以说审计监督不力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部因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使得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基础不牢,责任不清,致使企业账实不符。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利益驱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它们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各自的利益往往不完全一致,由此诱发了对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和行为。我国对大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管理集中于政府部门,政府主管部门考核单位负责人主要通过其任职内净资产、收入、利润等经济指标,从而决定单位负责人的去留、提拔,正是由于对业绩评价的偏重性,而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于是一些单位领导为了达到其个人目的,指使会计人员做假帐,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素质偏低,业务不精,在无意之间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时,即使有财会人员素质高的,私欲不断膨胀,通过各种手段伪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这样就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法律意识日益淡薄,难免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部分会计人员,放弃职守,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违反会计法规、私设账目和“小金库”,谋求私利。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治理建议
综上所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当务之急是必须从头彻底治理并解决,关于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建议如下:
(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明晰产权的界定
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会是有效率。经营者按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等,可以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使经营者在最大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所有者效用。这样有利于充分保证信息的质量。
(二)进一步改革、完善法规制度
在治理会计失真问题上,首先是要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手段,健全各项法规细则,完善其配套措施,严格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制度,改变会计准则滞后的现象,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尽量缩小企业经营者的选择空间,明确规定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使其会计人员的估计判断也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和违法必究的工作,增加企业责任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观念,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法规、规章,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的认识。
(三)健全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健全国家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一是加强国家政府监督执法力度,形成对造假者和欲造假者的震慑作用。当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越有效,会计舞弊的动机就越弱,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的发挥社会审计公正作用。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和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严厉的具体的处罚措施。通过注册会计师的验资、评估等工作,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以此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制止和约束会计舞弊行为;三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高内部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在遵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设置合理会计工作岗位,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有效堵塞漏洞,使各项会计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五)加强诚信教育,完善责任管理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信义、守诺言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广泛宣传会计诚信的重要性,教育会计人员以认真、诚实为道德准则,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维护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单位及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诚信与利益非但没有互相矛盾,互相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承,互相作用的。失去了诚信,便难以追逐更大的利益。
(六)加强会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将会计人员的管理统一纳入到会计人员的团体来掌握。建立和实施会计从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观念,按岗施教,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制度,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通过会计继续教育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专业理论、业务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大力提倡和引导会计人员自我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受到的惩戒和处罚。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
几个方面论及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建议,治理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奏效,只有社会多方面的长期共同努力,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日益上升,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才可能得以彻底根治。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财政部会计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诚信》陈国军,交通财会 2002.8
[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任强 经济师 2002.11期
[4]董润香《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及对策》会计之友,2001.8
[5]《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徐雪霞,武汉科技学报 200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