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09-08-25 01:51李群英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李群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要遵循科学原则和采用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文化观念的巨大变革,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之外,还要有进取的精神、自立的意识、广泛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素质正好与青少年身心的变化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些年,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中学生心理诊断》统计,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比率是相当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形势,教师在当前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在教学中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而,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的不少学生。因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心理较脆弱,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较低,如不及时进行心理教育,轻者会影响学习,重者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自卑、失望、任性、自暴、自弃、叛逆甚至会出现犯罪,自杀倾向。针对上述的种种心理障碍,老师要进行及时的疏导,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设法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教育引导得当,可使人变得坚强,反之,则不利于健康成长。所以说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使其有自我指导能力,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当前开展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还没有统一、固定的要求,本人认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的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遵循科学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应对学生对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教育:

1、智能训练。对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兴趣。开展体育运动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不同要求层次的练习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产生向上攀登的积极情感。通过不断地磨炼,不断地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这样,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逐渐提高。

2、学习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及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3、培养学生进取心理和创造性心理。即健康的人格品质的培养。语文老师要利用作文教学,把心理教育有机地联合起来。教学生作文,必须先教学生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始终与育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认识自己内心世界和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4、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训练,教导和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培养自信和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呢?我在工作中首先耐心地鼓励他们,在他们身上多找长处,多用激励性评价,以表扬成功的教育取代强调失败的教育。其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勇于表现自我。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学习上减缓坡度,给予帮助。作业辅导时,时间多花在他们身上,课堂提问多让他们回答,课外活动多让他们参与,并给予信任和支持。这样,学生就能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找回自信。

教师若能正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找回自信,其才能定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在各方面都有提高和发展。

5、性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与掌握与异性交住的知识及技巧。如:与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的调适等。

(二)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预防、促进”的作用。如:初中要以青春期教育,情绪调控。自信心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人格塑造等为主要内容。

(三)差异性的原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男女之间的差异、个体差异、年纪差异等,因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差异性的原则,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性原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辩论,能使人辩明是非,开展体育活动的锻炼,能改善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成长。

二、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用说服教育的方法。由于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无论是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个人和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识别、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中的人和物,也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

(二)用情感感人法。老师要以健康愉悦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诱导,鼓励他们进步,会使学生信感亲切。

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力。解决心理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全面育人,使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知识和更新速度令人惊目。教师在工作中除运用传统的教学外,必须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选择、组织优秀的教学软件、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

因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带着一种高昂、激动的心情进行学习。所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爱好等心态,把教学情境中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达到感染、激励学生的目的。

(三)要用自我评价激励法。激励他们敢于超越自我,走出困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不要用言语或各种体态语讽刺挖苦学生。中学阶段是总体上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总想有所作为的时期,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数时候对自己的认识是茫然的。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精神很脆弱,时常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内心深处是矛盾的甚至是痛苦的,总想急于求成。因此老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与指点、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还有潜力,还能进步,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就会满怀希望地努力学习下去,持之以恒就会有奇迹出现。

当前,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时,对各门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而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渗透,才能由量变达到质变。

但不管如何,现阶段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在各学科教学中把传授文化知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培养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健康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心理感受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