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现代艺术之门:决澜社

2009-08-25 01: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运动

程 诚

[摘要]在经历了几次留日、留欧热潮过后,国人的油画艺术观也已经初见倪端。在政府的推崇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官方艺术,或者说是主流艺术,不过其他诸如刘海粟、林风眠等颇具现代之风的艺术样式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一批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也在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画戏剧人物见长的关良,优秀女画家潘玉良等。在此期间,这些向现代派学习的从艺者集体开创了一些艺术团体,如“决澜社”和“摩社”等,而最有影响的就是“决澜社”了。

[关键词]艺术团体;艺术合流:运动:决澜社

在人们热火朝天的讨论85美术新潮、星星美展、《中国美术报》等所带来的新潮艺术之风时,谁可曾想到同在中国,同在半个世纪前的上海,也曾有过一阵现代艺术的狂潮逝过。他们同是推崇凡·高、毕加索、马蒂斯等狂热、直觉的艺术理念,只是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介入方式不同,但他们同样给中国当时的艺术带来了清新之风。

19世纪30年代。在经历了几次留日、留欧热潮过后,国人的油画艺术观也已经初见倪端。在政府的推崇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官方艺术,或者说是主流艺术,不过其他诸如刘海粟、林风眠等颇具现代之风的艺术样式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一批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也在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画戏剧人物见长的关良,优秀女画家潘玉良等。在此期间,这些向现代派学习的从艺者集体开创了一些艺术团体,如“决澜社”和“摩社”等,而最有影响的就是“决澜社”了。

决澜社于1931年9月23日在上海的梅园酒楼宣布成立,主要成员有庞薰粟、王济运、倪德贻等。在成功的举行了几次展览后会社的影响逐步增大,会员也逐渐增加,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有影响的艺术社团,艺术社团的成功也使他所推崇的现代艺术之风风靡上海。

决澜社,顾名思义:打开旧艺术的决口,掀起新艺术的狂澜。1932年10月9日至16日,一再受阻的决澜社第一次画展终于开幕了,同时对外发布了由倪德贻执笔起草的决澜社宣言,宣言中写道:“我们承认绘画决不是自然的模仿,也不是死板的形骸的反复,我们要用生命来赤裸裸的表现我们泼辣的精神。我们认为绘画决不是宗教的奴隶,也不是文字的说明,我们要自由地、综合地构成纯造型的世界。”

我们厌恶一切旧的形式,旧的色彩,厌恶一切平凡的低级的技巧。我们要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的精神。

决澜社共存在了四年,在此期间,他们每年都举办一次画展,共举办了四次。每个月决澜社成员都会召开一次会议,讨论中国艺术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前进的方向。1935年10月19日,决澜社第四次展览会在上海学艺社举办,此后,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决澜社的活动也基本上停止了。

这场短暂的现代艺术运动虽然并没有如他的发起者所预想的那样造成狂澜决堤之势从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他终究为当时的画坛打开了一扇放眼世界的窗口,并且提出了“现代中国绘画艺术与现代世界艺术合流”的问题。这个问题,即使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是大多数艺术家所思考的关键。领导这一狂潮的“决澜社”之人,基本都受过良好的国内教育,在西方又经历了新艺术思潮的冲击,逐渐认识到世界艺术日趋多员的格局,在国内学院派古典画风一统天下的局势下,想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属于本民族的绘画之路。在这条路的探索中,决澜社的开创者倪德贻、庞薰栗等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庞薰栗,如今多为人知的是作为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和著名的装饰大师,而较少提及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绘画领域的杰出成就。庞薰栗是一位天赋装饰性才能的艺术家。他在法国留学了五年,回国后,1932年与倪德贻、张旋、杨秋人等组织成立了“决澜社”。如同当时许多留学生一样,庞薰栗在国外即显示出了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敏感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他作品极富装饰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特别是在四十年代以后,他曾多次到贵州考察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他的画既不乏绘画形式和审美的现代感,又洋溢着亲切感人的民族特色。为推动中国油画的多元素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位在当时颇受人注意的女画家丘堤,庞薰栗的妻子,也是当时在决澜社中被授予唯一的一个“决澜社奖”的人。她在决澜社第二次展览上展出了她的红叶绿花的油画作品,这幅画引起了众多舆论的异议,也因此而获得了“决澜社奖”,她与他的丈夫一起进行的艺术探索精神为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更为中国现代绘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倪德贻,作为决澜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经历了几年的留日学习后,艺术目光所向已经不只是十九世纪以前的西方绘画了,他对塞尚,特别是塞尚以后的西方现代各画派更为痴迷,再加上他深谙艺术理论,所以他有能力和资格成为较早、也较为清晰的向人们揭示刚刚兴起不久的西方现代绘画的介绍人,而他本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绘画特点,也成为他的介绍词的有力的佐证。倪德贻身兼艺术理论家和画家两职,这在当时甚至今天的艺术界都颇为鲜见。他译编了许多介绍西方绘画的理论著作,还写过许多文学作品,对促进当时现代艺术之风的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他撰写的决澜社宣言中所主张的艺术思想,基本也可以说也是他个人的艺术思想。

他的作品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所受的影响众多,塞尚、毕加索、马蒂斯、凡高、德郎、弗拉芒克、马尔盖等众多西方现代派的艺术家的痕迹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倪德贻个人风格的丧失,相反,他是在这一系列的探求中才使自己的特点逐渐明朗起来的。他的单纯、明快的画面效果虽然不能成为崇尚西方现代绘画的后人的有力启示,但他的有力而又有益的探索也为当时的画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反对“单调空虚的抽象形式”,也反对“平板的照样一样”的写实,他认为画画“要把各种现象当成画面的整个结构的组成部分去画,又要当成一个具体的东西来画。这是过程,其结果就是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个艺术规律。”这种似与不似的艺术规律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绘画,而当时这种被称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画家”大都曾如此揭示过中西艺术的共同规律。

不可否认,在当时,出来个别的几位大师以外,决澜社许多成员的作品中都存在严重的模仿痕迹,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一,让我们意识到世界艺术日趋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况且,模仿作为学习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过程。决澜社成立后,“摩社”、“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等众多艺术团体的建立,上海掀起了一阵现代艺术的飓风,但随着国内形式的改变,侵略者活动的日益猖獗,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活动都不得不被迫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用民族责任心筑起的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战斗者艺术。

猜你喜欢
运动
“什么都不买”运动
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疯狂的运动
别把运动弄奢侈了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