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报道与媒体公信力

2009-08-25 01:51吴柳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公信力突发事件公众

吴柳林

[摘要]对突发事件报道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即媒体公信力程度的高低,处理得当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将以非典报道和汶川地震报道比较为例,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应如何加强其公信力建设。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信力

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某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突然发生的、公众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具有较大社会冲击力的重大事件,它打破了社会或地区的正常有序运转状态,造成人员的恐慌、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使政府、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利益受到损害。做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全局、形象和稳定工作,而且还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信誉即媒体公信力程度的高低。

媒体的公信力是指传播媒介所具有的能够赢得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各种专业品质和能力的总和。它是受众在接触传播媒介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所形成的对媒介信誉度和影响力的一种判断与评价。它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一个媒介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考验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方面,如果对突发事件能及时、真实地予以报道,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这将有益于媒体公信力的建构。反之则不然,“如果媒体在灾难事件中装聋作哑,遮遮掩掩,有意不报、漏报或瞒报,不仅其公信力会丧失殆尽,而且会严重损害媒体所在国家的国际形象”。

正是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料性,没有从容应对的时间,这给我们准确、全面地搞好报道造成了一定难度。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果出现任何闪失就会影响到自身形象,这不仅是新闻工作中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还会降低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以非典报道为例,2002年在“非典”出现初期,媒体采取了瞒报或不报,媒体的失语使得公众把需求放在了大众传媒以外的途径,导致了“非典”初期到处流传着各种谣言,在某些地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媒体因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使得自身公信力降低。直到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后。中央政府与各大媒体才开始大量发布非典信息,此时距最初发现非典疫情已相隔几个月之久了,这之后非典事件才成为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新闻报道的焦点。非典作为一种恶性传染病,疫情基本上是一种危及公众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公共信息,而不应是国家机密,理应由政府及时向公众发布。否则这种疫情将危及公众安全,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安全甚至国际安全。《危机传播(Crisis Communication)——上海“非典”事件传播调研》(丁未王轩)中在调查上海市民对是否应该及时而真实地公开信息所持的态度时,有83.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媒体)“应该及时公开信息,实事求是,相信民众自己会作出理性判断”,只有4.6%的人认为应该“少报损失,以稳定民心”。因此,在突发事件中媒体提不仅应该及时报道,还应该准确、真实地报道,否则谣言四起,媒体公信力降低,而媒体公信力一旦降低,重塑就须付出更多努力。非典初期媒体的失语使得中国媒体及政府在国际舆论中显得较为被动。西方媒体可以此为由质疑我国的新闻自由和新闻真实性等问题。

相比较而言,我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如何呢?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随即四川媒体反应迅速,四川省广电局及时成立抗震救灾宣传组,全力以赴组织全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其中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在地震发生27分钟第一时间播出地震的震中、震级、影响范围等情况,用连线方式及时让群众与亲人联系。中央电台于5月12日15时03分开始播发抗震救灾消息,并迅速派出140多人的报道队伍深入灾区第一线采访报道。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四川、重庆、陕西、甘肃、云南等全国各地方广播电视机构能够按照中央精神和广电总局部署,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立即开办抗震救灾专题节目,全方位、高密度展开抗震救灾报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权威震情灾情信息,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时刻引导舆论、传递信息、鼓舞斗志、服务大局的作用。在此次突发事件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均迅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道,报道的时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收到的效果良好。汶川地震中由于灾难的极大破坏性,给受灾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灵上的伤痛,新闻媒体通过灾难报道,将受灾者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展现给观众,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激起公众的深切关怀,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提供各种支持,从而帮助受灾者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较之非典事件,汶川地震中媒体的良好运作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国家和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升,重塑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有助于其公信力的提高。

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加强媒体公信力建设呢?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应该经受考验,谨慎,全力做好相关报道。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报道。根据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这明确表明了国家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态度。由于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而且公众事先无法预知。所以往往会引起公众对信息的大量渴求,因而媒体必须尽可能地把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民众,这样公众知道得越多,对媒体和国家的信赖程度就越大,媒体的公信力程度就可能越高。

第二,信息准确全面,不能瞒报漏报。准确全面是新闻媒体取得较好传播效果,赢得公信力的重要条件。因为新闻报道只有准确全面,才能把突发事件的全貌提供给受众,使之能够及时、充分地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发展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选择。新闻传媒要赢得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为其释疑解惑的程度和能力的评价。新闻媒体有任何疏漏,都会错失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好机会,也就很容易地失去媒体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减少其公信力。

第三。媒体应加强自律。媒体应加强自我审查杜绝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的发生。同时,媒体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新闻专业主义,把“真实、客观、公证、全面、平衡”确实落到实处。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可以做到以客观公正的面貌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其公信力的增强。

总之,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是考验媒体能否赢得受众信任与信赖的关键时候,处理得当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在突事件发生时,媒体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突发事件,在把握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务求准确、迅速、客观、全面地进行报道,利用突发事件提升媒体形象与水平,能够让大众传媒快速获得较强的注意力、向心力和公信力。

猜你喜欢
公信力突发事件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