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对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2009-08-24 09:27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金 刚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领域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产生四个方面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但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 有效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支持,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便符合了这一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设备,创造性的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能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静结合、视听并用,大大强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改革历史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四个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及多媒体的教育功能,就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的作用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进行了探讨,请方家斧正。

一、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包含有认识能力系统,也包含有心理动力系统,即一般所说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学习是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总是有动机的,动机有两个可能的来源:一个是来自个人内心的,称为内驱力;另一个来源是外部刺激,称为诱因,一般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驱力。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历史的诱因,通过这种诱因可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教师通过对历史图片、文物遗址、影视作品、三维动画的展示,配合各种音效,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使历史课堂集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闻其声、见其行、临其境”,完全溶入历史情境中,激发起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心理动机,必然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著名数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著名教育家康·季·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所以,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就在于这种手段的使用符合学习个体求知的内部心理。课堂上,当一幅幅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一个个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出现时,就会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在冷冰冰的书本中和学生的脑海里变得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地接受信息,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乐于学,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明末农民大起义》时,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饿殍满路图》,并配上一段如悲似泣的二胡独奏乐,在音乐接近尾声时,“社会矛盾激化”这六个字跳入屏幕,并不断闪烁,几乎不用一句话就重现了上一节“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被兴趣盎然地引入到《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学习中去。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学生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的过程,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必须提供一定量的感性材料。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指出:“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而不可能是从任何其他东西开始的……思维从这个出发点出发,而后离开它、摆脱它。”心理学研究表明,从记忆效率看,单靠听觉获得的知识,三小时后能记住60%,三天以后就只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三小时后能记住90%,三天以后只能记住75%。这些数据说明了视觉和听觉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够适当增加历史文物、地图、图片、音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比重,并把这几者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听、说及手脑等多种感官,必然能够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学生形成关于过去历史事实的具体而又清晰的表象,牢固记忆和加深理解教科书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提供了鲜明的素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写道,“儿童是以形状、色彩、声音、感觉进行思维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写道:“我在讲授历史、植物、动物和地理课的90%,物理和数学课的100%,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笔。在我看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一个发展抽象思维的过程。”同时,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其过去性,过去了的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又不能重演,除有部分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外,绝大多数的历史事物要依靠间接的手段,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其形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动态的反映历史发展的复杂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掌握历史线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新航路的探索与开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段历史,内容丰富但较为抽象,且与地理知识联系密切,初中生很难弄清探险家的航海路线。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地球制成三维动画模型,把抽象变成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模拟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学生在完成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14、15世纪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种人物和事件。这样,学生在了解世界上著名探险家的同时自己也几乎成了一名探险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学习的新方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博大而精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美育之原素。”史之所存,美之所在。然而,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审美观的教育,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把学习变成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那么学生就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自身的智慧,产生审美的喜悦,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而“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走进我们的视野中来”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如在讲授艺术史部分18世纪“音乐之父”巴赫的生平和创作突破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可以先用电脑展示巴赫的肖像,讲授完后指导学生欣赏其代表作《勃兰登堡协奏曲》,同时播放有关该音乐的创作背景图片和相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巴赫的作品与宗教音乐的不同,最后使学生得出“音乐创作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这一结论。通过这种音与画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教师把历史人物、时代作品都呈现于学生眼前,使他们把以往接触到、但思维中混乱的这些线索最终贯穿起来,进而强化了情感,获得了美的熏陶。此外,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各种音像资料,给学生播放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可培养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播放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可增强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播放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情感。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对于他们良好情操的培养、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利益而学习”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4.能够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之一就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然而由于人的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各有特点。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包括智力差异、知识差异、性格差异及认知类型差异等等,同时他们更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分析学情,从个别差异出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既重视优等生的超前发展,又鼓励达标生拾级而上,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教育,就需要多媒体计算机设备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MCAI)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与交互性,集各类媒体优势于一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经过教学设计、开发、选择等环节,组织多种媒体并发展为集动画效果、图像声音于一体的课件,经过系统完整演示,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利用交互性,可以使我们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设置,灵活安排教学进度,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因材施教,分层提问。学生在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各取所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继续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成功,体会成功的喜悦。当进入到练习巩固阶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式与内容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里完成。当学生做对时,电脑会显示得分并发出各种鼓励信息,而且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不同,在练习中自动设置一定的坡度,学生通过一关自然进入下一关,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成功感;而对于未通过的学生可以点击按钮选择重新学习,或进入网上论坛寻求教师的在线帮助。历史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的收获,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二、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忽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用设备来代替历史教师,更不能用“机灌”来代替讲解,所以,在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有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改变过去那种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其次,既要继续学习、钻研和掌握最新的史学理论知识,又要积极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并尝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再次,增强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教学新思路。

2.重点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了解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不断钻研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在教学时才能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安排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契机,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注意素材的积累。要想上好一堂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历史课,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因此平时要利用各种期刊、画报、录音机、录像机以及互联网来积极搜集有关历史方面的素材,日积月累,丰富的资料库将为历史多媒体教学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4.辅助而非主导。传统教学方式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延续了几千年,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使其锦上添花,但却不能完全替代。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历史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就要考虑全面、周到,统筹规划,在设计教学时处理好“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造就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鲁宾斯坦.心理学原则和发展道路[M].北京:三联书店 1965.60-61.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90.

[3](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87-88.

[4]蔡元培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490.

[5]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

[6]贺千红.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现代历史教学模式[J].中学历史,1998,(8):15.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