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寓“创”于教

2009-08-24 09:27牛小磊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创作教学

牛小磊

【摘 要】在课改的大潮中,音乐鉴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本文从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创作教学过程和方法作一些尝试。

【关键词】音乐鉴赏 创作 教学

21世纪是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世纪,只有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音乐鉴赏》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作教学”,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创作教学不再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音乐创作也不仅仅是作曲家的事,“创作”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再是“瞎胡闹”,而是成为一种现实,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创作的实践。而在课改的大潮中,音乐鉴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的几点体会。

一、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由于高考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以各种理由少开课甚至不开课,在只有很少的课时的情况下更不要提各个模块教学的开展了。

2.唱“独角戏”。“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孤独角色里,对白总是自言自语……”这是音乐鉴赏课经常出现的场景,学生们不是忙着做与欣赏无关的事,就是听得呆若木鸡,听完了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老师不仅要艰难地维持课堂纪律,而且要独自一人把戏唱完。

3.思维定格。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一位音乐教师在黑板上抄了一个公式:审美逻辑=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另一位老师给中学生听各种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后让他们描述音色感受,结果如其文章所写:“由于听觉上的差别,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主观评定。”审美感受是纯主观的,欣赏音乐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说“爱你不容易”。随着科技的发展,从CD到MP3,学生的耳机总不离身,常见音乐课上教师在前面放着音乐,学生在下面堵着耳朵。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呢?事实上学生听耳机表示喜爱音乐,但多数因层次较低、音乐基础较差,使得学生难以融入课堂。

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鉴赏》模块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而《创作》模块,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针对以上问题互相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更能根本解决真正提高学生素养的问题。

二、在理论基础上先“走”后“跑”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基本乐理课程是创作重要的一环,为学生音乐听觉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1.基础乐理知识。

(1)认识简谱、线谱。有的学生现在的水平是,七个音符1do、2re、3mi、4fa、5sol、6la、7si按顺序排起来认识,单独拿出来还要想一想(当然这是少数现象)。熟练的认识简谱、线谱,唱准音阶,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学习音符、休止符的种类。

(3)知道拍子的种类及特点。

(4)熟练掌握几种常用节奏型。

(5)各种常用记号:省略记号、反复记号、演奏演唱记号。

(6)装饰音的运用:倚音、波音、回音、颤音。

2.基本技能。

(1)丰富的歌唱实践。多让学生张嘴去唱,唱多了,知道的旋律多了,这是一个搜集创作素材的过程。

(2)视唱能力。采用先唱短小的视唱谱例,次唱会唱歌曲的谱子(可以选用熟悉的儿歌或喜爱的流行歌曲),后唱自己编写的小谱(几小节)。

(3)记简谱能力。在对前面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习记谱。遵循由浅入深、由短到长、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

(4)音乐想象能力。可以为学生设定情景,如:上学路上的过程、去村旁小河抓螃蟹;确定主题,如“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我的一天”、“美丽的校园”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写哪方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描述,如上学路上,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在音乐里有风声、鸟鸣声、汽车、自行车、吵嚷声,你心情如何?音乐的风格、速度怎样?是抒情性的还是欢快的?

三、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创作教学过程和方法尝试

《音乐鉴赏》中的创作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其中第二类内容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学习。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这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基础上,可以做如下尝试:

1.有层次教学。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较低,而创作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所以在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慢慢渗透:

2.欣赏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1)素描情感法。同学们都有表现欲,我们可以用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听音乐,如欣赏《荒山之夜》时,可以让学生用线条与简单图画表现:诙谐的舞曲般的音调和铜管乐魔鬼似的喧嚣;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猜用的是什么乐器,让学生模仿从简单的声音来开发训练。用嗓音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叫声及各种音响的节奏、音高、音色、强弱等,这种方法可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学会欣赏音乐的目的。

(2)节奏即兴伴奏。奥尔夫认为:“从即兴开始的教育才是真正体现创造性的教学,即兴——是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在欣赏中,可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拍腿、踏脚等活动,也可选用相适应的打击乐器,让学生创作节奏来为歌曲进行即兴的节奏伴奏。如在《非洲歌舞音乐》教学中,在欣赏《鼓舞》后,学生根据非洲歌曲节奏短小且重复的特点,即兴做起简单的节奏与呼应歌,最后还不过瘾,在电影《我是谁》的伴奏音乐下,部分学生在教室做起舞蹈动作和节奏,其他学生手拍桌做主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3)用节奏垒积木。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教给学生基本节奏,高中生对节奏的形象认识是很快的,比如讲符点时,学生向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前面的音把后面的音的时值节奏占了一半。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拍子,让学生自己组合,从1小节一直到更多的,然后让全体同学视奏,这便成了基本创作。

(4)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学生的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特有的认知基础、感性经历和社会阅历,教师要给与学生创作思考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如课例《鸭子拌嘴》:在欣赏了《鸭子拌嘴》这首乐曲后,学生意识到,只用打击乐器也可演绎好听的乐曲,都跃跃欲试想自己创编,于是便有很多派生作品,如《鸭子捕鱼》、《鸭子打水仗》、《鸭子游戏》、《鸭子回家》等,将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及所学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5)赋予节奏灵魂的旋律。如鱼咬尾是我国作曲的基本形式,在学习中原民歌《沂蒙山小调》时,笔者就简单的与学生一起分析谱例,于是他们自己发现,每小节第一个音,就是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依次类推,笔者就以一个八度音阶与简单两小节节奏为基础,让学生根据“鱼咬尾”形式,玩旋律接龙游戏。

(6)从“扮演角色”到“创编角色”。高中生有着一定的文学功底和角色塑造能力,对于课堂中所欣赏的音乐中的角色,可让学生在音乐衬托中塑造。如欣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时,学生可分角色扮演人物,在扮演的同时,学生会意识到音乐背景下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在课下有个学生竟改编了《丑小鸭》的故事,不仅延伸到了环保内容,并且在各个环节创造性地配上了不同的背景音乐,给作品赋予了新的意义。

四、总结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而创造则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课改的大潮中,音乐欣赏课越来越需要以学生自我创造活动为目的和方法的音乐课程方案。当学生参与了音乐的二度创作,体验了音乐审美活动,必然会产生赏心悦耳的愉悦心理效应,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欣赏。中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学习,可能绝少出现“天才的作曲家”,但是在学生为抒己之情、达己之意进行即兴创作与作曲的学习过程之中,同样可以闪耀出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罗伯特·希柯克.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4]叶林.音乐审美欣赏[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5]张利剑.捕捉瞬间“奇音”,成就精彩课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创作教学
Jazz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