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林
摘要:德育教育的实现渠道应该实现多元化,单凭政治课跟一些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远远不够。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德育教育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个人远大理想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的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辩证唯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中师以培养初等教育师资为己任,更加重视德育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德育教育通过什么渠道来实现?显然,仅靠政治课和一些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各门课程应在传授知识与培养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贯穿于学生三年学习的全过程,应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个人远大理想的教育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科学和重要工具学科。它的应用十分广泛,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用到了数学方法。教学中需要不断阐明数学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介绍数学在当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学生学好数学为现代化服务的责任感,具体使学生明确学好数学是将来从事工作的需要。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事实上,数学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对立与统一、特殊与一般、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偶然性与必然性等等。由于数学表现的是事物的量之间的本质关系,而量之间的本质关系又遵循着辩证的规
律,所以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由于大量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如变形、换元、转化、类型分析等,其本质也都是辩证的,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阐明数学的本质、来源和发展,充分揭示数学的辩证关系,用丰富而生动的数学内容,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反映客观世界,又反过来为改造客观世界服务。
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我国数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我国的数学研究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结合具体内容讲一些数学史,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数学领域中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如我国古代在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上的辉煌成就;我国古代对数列的研究和贡献;我国古代对不定方程的研究有着杰出的成就;杨辉三角形,刘徽的割圆术等等。
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辉的伟大数学成果,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有力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真诚的爱国热情和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自豪感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并逐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四、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的教育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讲集合时,可适当介绍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对集合论的奠基意义;讲函数部分,可穿插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建立函数概念的作用;讲虚数的引入时,可重点介绍意大利数学家卡当和德国数学家高斯的贡献;在概率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为研究概率,历史上曾经有人不惜时间和精力做过成千上万次投掷一枚硬币的试验等等,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数学的志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额外负担,而是数学大纲的要求。应改变只注重教给学生以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而不大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二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与双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使学生在听“故事”中受教育、长知识。这样,既可以把所谓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又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精神健康。三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要紧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性,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