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斌 周其钢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当今的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并且在新时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对待、引导、减轻压力显得很有必要。在压力环境下,应以优化思政教育为主线,对待压力应以正确认识压力为前提,以态度转变为关键,实践中化压力为动力。
关键词:压力环境 大学生 减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7-106-02
一、压力环境下减压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然而当今大学生正面临各种各样压力已成事实,其表现如下:既面临就业、学习、生活压力,又受到各种心理问题困扰;既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如学校、社会、家庭,又有来自学生内心的不安与愧疚形成的压力。具体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带来对前途的茫然和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的压力及就业压力;在学习中,学习科目多、难度大、教学速度快,还有刚入大学角色转换适应问题,包括畏难焦虑情绪、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疲劳等问题;大学生多层次的人际交往中多方面的人际冲突,如与权威的冲突、与同龄人的冲突构成的压力;交往圈子狭小与大学生张扬个性之间的冲突构成的压力;异地生活环境适应的压力,思乡情绪的困扰;人生目标缺失或迷茫,人生意义的淡化带来的象牙塔美梦破碎的压力等等。
目前世界正发生着剧烈的变革。时代的开放性、多元性、市场化、全球化带给我们混乱的—些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造成思想的混乱与冲突,面临各种思潮中选择的压力,外来思想文化的扩张、渗透更增加了大学生选择的难度。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思想观念活跃、碰撞,文化呈现多元化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由此,大学生正面临的压力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压力具多样性、多层次性。压力种类多,分不同的层次,有轻度、中度、高度压力,压力本身也具有层次结构。在某一大学生身上,可能面临多重压力,但有主要和次要压力之分。(2)压力具交互性。多重压力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大学生的压力结构。(3)压力具变动性。某一压力在当时条件下是压力,可能在另一时期成为人发展的动力,可能旧压力解决,新压力又产生,也有可能压力由不激活状态、轻度压力变为激活状态、中度压力或高度压力等等。(4)压力具内隐性。压力不能直接表露出来,旁人只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内心体验的表达来判断,压力对人作用的结果也是潜移默化的,较难区分引起结果产生的具体压力。
压力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正确的对待压力,区分合理压力和不合理的压力。压力过大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过大的压力造成学生身心疲惫,难以应付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过大,造成大学生人格和心理的扭曲;压力过大可能造成精神上的负担,影响学习生活质量,长期压抑的积累可能一次性爆发,产生攻击性行为。
压力过大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造成学生主体性的漂移和不确定。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发展人的主体性,尤其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性要求。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人生活的本质在于探索、认识、肯定、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求得情感的愉悦和人格的升华。过大的压力束缚人按自己的意志、情感发展个体的主体性,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压力过大使当今大学生功利性突出,学习目标偏离方向。压力环境下因为高强度的压力,未来的很多事情具不确定性,大学生常以是否符合自己当下的利益和需求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方面,实用主义的倾向。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元化,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学习目标指向了职业、地位、财富、家族利益等,往往忽略了自我兴趣与偏好,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另一方面,理想的功利性偏移。表现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上,个人理想抬高,社会理想压低:道德理想与生活职业理想的取向上,忽视道德理想,拔高职业生活理想。
压力过大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实施。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于接收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起立竿见影效果的知识;淡化了理想信念,不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心态浮躁,难以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思想、心理时常受各种压力的影响,情绪状态不佳,学习效率低,教学中难以实现互动,总呈现出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正确对待、引导、减轻大学生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减压路径
1.从思想认知层面看,减压的前提应是正确认识、对待压力,区分压力和动力。遵循思想认知的规律。思想认知是思想的自组织活动。主体发挥能动性是认识的客观必要条件。首先是能动的认识各种压力。主体全面客观的认识压力的性质、特点是正确对待压力的基础。其次,压力处于动态链中,应动态中把握压力。思想认知的客体主要是精神性信息,客体处于变化之中,导致主体思想认知也应处于变化之中,动态中认识压力。再次,大学生应结合目的性地对待压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适当的压力是人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创造一定的条件压力能转化成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疏导压力法。疏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面临的压力充分表达出来。导即引导,对压力循循善诱,把不同的压力引入正确、健康的轨道。具体综合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分导压力。对待压力分步引导,逐步达到成效,动员教师、辅导员、班委、同学、室友多方面对压力进行引导。(2)利用压力,导向动力。古之兵法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正确分析压力的特点、发展趋势,对于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努力改变现状的压力,要不失时机鼓舞克服战胜压力。(3)通过压力启发诱导。减轻压力不能代替学生做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思考处理压力的方法,分析、减轻压力,调适自身,引领个体发展。
2.从态度层面看,减压的关键是转变对待压力的态度。态度是人们判断事物和言行以及以何种方式和内容予以表达判断的心理状态。态度影响人对事对人的认识,驱导或制约人的行为,影响学习、工作效果。转变大学生对待压力的态度,第一要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包括艰苦奋斗观、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在新时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工作中培养兴趣、收获快乐。第二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信学生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要求学生作短、中、长期的人生规划,每位学生大致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定位,确定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确保方向性。
正面宣传,以舆论引导学生。要求以事实说明当前学生面临的压力,不夸大形势,不低估形势,教师及各种教育资源多谈及应对压力方法及学生发展的前途,减少片面强调压力的现象,不能用多样化的压力淹没发展前景这一主旋律。
典型示范,以榜样感染人。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都会涌现出先进典型。通过校友、学长学姐、优秀同学的成功事迹及应对压力的方法、措施介绍宣传,把抽象说理变成形象的教育,激起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效仿,改变对待压力的态度和方法。
此外,注重内省方法改变学生。古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适当地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随笔、自我鉴定、思想小结,作自我批评,意识面临的压力及思想心理的自我“倾诉”,自我发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3.从实践层面看,在实践中化压力为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开展心理教育中化压力为动力。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系、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增强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心理教育内容包括人际和谐教育、挫折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原则的良好校风、积极向上学风和高尚道德风尚的建没,以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娱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主动了解社会,保持与社会的接触,正确认识社会及自身面临的压力。
督促学生践履人生规划。辅导员职责《规定》中规定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职责中有一条明确规定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起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辅导员深谙学生情况,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并能胜任工作。辅导员中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分工,确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时提醒教育学生的不良倾向。建立一项一年制的“人生规划小评估”制度。每一学年,学生自我评估人生规划中己实现的目标及未实现的目标,发现不足,从而调整策略,以期长远的进步。同时,学生自我监督,充实自己,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自我充电。
强化学生体验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体验能力指个体对自身和他人情绪情感等的感受能力。学校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抗挫折力,如紧急条件下应对压力能力,意外发生时应对压力能力,站在一个压力繁重的对象上时个体的感受体验等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锐意进取,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战胜压力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大学生的合作性体验。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经验,沟通情感,相互扶持,“消化压力”,如“一帮一工程”,让学生体验各种情感,如同情心、羞耻感、敬畏感等。
决策能力是个体所具备的确定其行动策略的能力。表现为对有关社会现象和事实的分析、判断能力,确定其行为的途径和方法能力。一个具有较高决策能力的个体,对于压力环境下各种行动途径和方法的价值与它们的可行性及预期结果等之间关系,能作出明确的判断。决策能力强化应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以活动为载体,塑造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格,同时教会学生整体系统综合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等。
4.主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不将教育者置于主客、高下、优劣的关系模式中,不使教育过程中双方处于一种等级关系中。教育者与学生应是平等关系,保持沟通交流,彼此交换意见。教育者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敢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改革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改革符合可行性、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的要求,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接受严格的方法论训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教导学生,提高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传授看待、分析问题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拓宽学生思想的视域、思维的空间。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待压力,化解压力。改革教育手段和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发挥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功能。网络教育利于双向沟通,便于提供各种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供学生借鉴学习,还可缓解心理压力,在平和的心境中获得正确的思想认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林泰,朱良元,张德.大学德育新探——社会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