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敏
吸毒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静脉注射是吸毒人群的主要吸毒方式,吸毒者往往由于使用不洁注射器或多人共用1支注射器而感染并经血液传播疾病。为了解吸毒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的现状,我们对2007—2008年长宁区美沙酮门诊的105例吸毒者进行了血液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检测对象均为长宁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的吸毒者,84例为静脉吸毒者,21例为非静脉吸毒者,共计105例,其中男88例,女17例,平均年龄34.9岁(19~51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每人抽取静脉血5mL,在实验室分离血清后进行HIV抗体、HCV抗体、HBsAg、梅毒抗体的检测。
1.2.2检测方法HIV抗体检测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初筛呈阳性反应的样品用原有试剂和另一种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2次结果均呈阳性或一阴一阳者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HIV抗体体外诊断试剂分别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和荷兰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HBsAg和抗-HCV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HCV抗体体外诊断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梅毒检测同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RPR体外诊断试剂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通公司提供。以上检测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吸毒情况、性行为情况等。
2结果
2.1血清学检测结果
105例吸毒者中,检出HIV抗体、HBsAg、抗-HCV、梅毒抗体阳性分别为2、6、57、10例,阳性率分别为1.90%、5.71%、54.28%、9.52%(表1)。
2.2合并感染情况
105例吸毒者中,HBV/HCV合并感染5例,占4.76%,HIV/HCV合并感染2例,占1.90%,HCV/梅毒合并感染7例,占6.67%。
2.3不同吸毒方式的感染情况
非静脉吸毒者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例HIV抗体阳性者为静脉注射吸毒,且吸毒史均为5年以上。静脉吸毒者的抗-HCV阳性率为63.09%,明显高于非静脉吸毒者的抗-HCV阳性率(表2)。
3讨论
接受美沙酮治疗者一般以静脉吸毒为多,且吸毒时间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吸毒者静脉吸毒的比例达80.00%,吸毒时间平均为7.68年。由于长期多次静脉注射,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故对仍在进行静脉吸毒者,应劝告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并尽量到药物依赖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以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证明,静脉吸毒是感染HIV、HCV等经血传播的多种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具有高度的感染HCV危险性,其感染率为63.09%,是非静脉吸毒者的3倍。吸毒者抗-HCV抗体阳性率远远超过了我国一般人群抗-HCV抗体的阳性率(3.2%)。提示长宁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的吸毒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本次调查发现梅毒抗体阳性10例,占9.52%,高于颜瑾等报道的广东省1998年吸毒人群的梅毒阳性率(4.2%),表明在吸毒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日益严重。吸毒者除吸毒外可能还存在性乱史,国内李小明对兰州市1999—2000年吸毒者梅毒及艾滋病现状的调查和国外Kral等对吸毒者高危性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本文10例梅毒抗体阳性者中,9例为静脉注射毒品者,说明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除了性接触外,静脉注射的途径也不容忽视。
本次调查的吸毒者中,HBsAg阳性率为5.71%,这与其同样经血传播的丙肝高感染率现象相矛盾,也和国内对一些吸毒者HBsAg感染率的调查结果相矛盾。这可能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婴幼儿和成人中广泛开展了乙肝疫苗接种有关,也可能有其他未知原因,有待进一步证实。
HIV、HBV、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常引发混合/重叠感染。在本次调查的105例吸毒者中,HBV/HCV合并感染占4.76%,HIV/HCV合并感染占1.90%,且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者,说明了静脉注射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性,也提示在吸毒人群中,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吸毒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全面下降,可能成为HIV、HBV、HCV的易感人群。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长宁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梅毒的感染率均较高,要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首要是加大打击贩毒力度,同时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并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如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和安全套推广等工作,以减少这几种疾病的传播。
4参考文献
[1]周枫,马泽恩.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和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2004,25(4):329-332.
[2]Schocnbaum EE, Hartel D, Selwyn PA, et al. Pdsk factors forhurn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intravenous drug users[J]. N Engl J Med,1989,321 (13):874-879.
[3]康富标,赵敏.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2):933-935.
[4]颜瑾,曾常红.广东省1998年吸毒人群吸毒方式与艾滋病、丙型肝炎及梅毒的关系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6):358~359.
[5]李小明.兰州市1999—2000年吸毒者梅毒及艾滋病现状调查[J].疾病监测,2002,17(3):85-86.
[6]Kral AH, Bluthenthal RN, Lorvick J,et al.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1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San Francisco, USA:riskfactor analysis[J]. Lancet,2001,357(9266):1397-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