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让你惊讶的世界

2009-08-21 09:14罗小军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昙花芦苇百合

罗小军

主题导言

这是一块令人神往而陶醉的土地,这是一个精彩而又神奇的空间。在这里,一片小小的花瓣,会让你看到世界的色彩;一粒小小的尘埃,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卑微。登临高山,你会心潮起伏;面朝大海,你会心静如水。

朋友,这便是自然啊!品读张抗抗的《永恒与瞬息的舞蹈》,你会感受到昙花一现的动人!品读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你会惊讶于一朵小花的精彩……

经典研读

永恒与瞬息的舞蹈

张抗抗

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我每隔几分钟便回头望它一眼,每次看它,我都觉得那个花苞似乎正在一点点膨胀起来,原先绷紧的外层苞衣变得柔和而润泽,像一位初登舞台的少女,正在缓缓地抖开她的裙衫。昙花是真的要开了吗?也许那只是一种期待和错觉,但我又分明听见了从花苞深处传来的极轻微又极空灵的窸窣声,像一场盛会前柔曼的前奏曲,弥漫在黄昏的空气里。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支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是那种晶莹而透明的白色。白色越来越厚,像一片雨后的浓云,在眼前伫立不去。晚7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区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像一朵硕大的舌状白菊,又像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不,应该说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演出,自然之神给予她的时间太少,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于是她虽初次登台,却是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生命之短促,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美。花瓣背后那金色的须毛,像华丽的流苏一般,从她白色的裙边四周纷纷垂落下来……

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将近两个多小时。她一边舞着,一边将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慷慨地挥洒,耗散殆尽,就像是一位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的侠女。那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仅有一瞬,死亡即将接踵而至。她的辉煌亦即死亡,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那是一种壮烈而凄婉之美,令观者触目惊心又怅然若失。

(选自《天然夏威夷》,略有删节)

注:

“正在一点点膨胀”“绷紧的外层苞衣变得柔和而润泽”等句子,为下文巧作铺垫,形象地描绘了昙花开放之前的诱人情景。

昙花的开放虽然只是短短一瞬间,但由于有如此细腻深入的描写,于是这一瞬间也就变得震撼人心了。

比喻与拟人手法的运用,为美丽的昙花注入了非凡的情感。

对昙花的感叹,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深情解读,只不过巧妙地将这种情感寄托到了昙花这一独特的景物上。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托物寄情。

阅 读 导 引

如果死亡不可抗拒,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美丽?如果死亡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能让死亡变得神圣?文章让我们领悟到昙花一现的超凡脱俗之惊艳,以及那凄美生命的辉煌。由于作者找到了“瞬间辉煌”这一全新的视角,于是原本普通的材料也就变得格外耀眼了。

阅 读 思 考

1.文章如何将这“瞬息的舞蹈”描写得惊天动地的?请从内容与表达的角度试作分析。

2.文章说,“她是在死亡的阴影下到达辉煌的”。请选择两位以上的人物,举例说明。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铁萧人生》)

注:

一句寻常话语,却充满了悬念。读者不禁要问,“我”为何“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呢?

泼墨如云的景物描写,令读者耳目一新。

拟人写景,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由眼前之美景,想到心中之痛楚,内容由浅入深。

由现实进入回忆,内容对比鲜明,情节虚实相生。

阅 读 导 引

藤萝不与群芳争艳,静静地开在春意凋零的时节。踏春的人们无意流连,蜂蝶亦不会来眷顾,然而它们仍然静静地绽放着微小而美丽的生命,那挨挨挤挤的繁盛,仿佛让人觉得它们是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的存在而欢腾笑闹。看到这里,读者自然会想到人亦如花。这便是文章立意的妙处。

阅 读 思 考

1.文章开篇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却又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有何用意?

2.作者“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为什么?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段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选自《林清玄文集》,略有删改)

注:

独特的环境,令这株小小的百合变得格外醒目。

童话般的笔墨,让文章闪现了夺目的光彩。

文章一抑再抑,为下文内容铺垫。

百合的这种经历与品格,不正是人类历经挫折却依然迎难而上的真实写照吗?以物喻人,震人心魄!

阅 读 导 引

百合生在断崖边,由于土地贫瘠,它类似杂草。可是这样一株不幸的百合,竟然还招致了野草和蜂蝶鸟雀的“嘲笑”“讥讽”与“鄙夷”,多么艰难无助!然而,这株顽强的百合没有放弃,发出了“我要开花”的呐喊,最终成功地开出了漫山遍野的百合花。它的这种不惧困难、敢于冲破一切阻力、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心灵追求的真实写照。欲扬先抑,情节波澜迭起;写物喻人,本文堪称典范。

阅 读 思 考

1.看到这些百合,人们为何会“感动得落泪”?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2.文章通过百合开放的历程,想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心中的芦苇

张 弛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自由的精灵。

芊芊芦苇,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画上生命的句号。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中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意气风发的少年水手,采兰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花,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暖暖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子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苇花织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经典阅读》,略有删节)

注:

用广阔的背景来衬托芦苇的美丽。抓住“摇曳的身影”与“蓬松的张力”,突出了芦苇独特的形象特征。

描写细腻逼真,芦苇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在挖掘芦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抒发情感,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认识,也表明了自己顽强向前的美好追求。

阅 读 导 引

人们常常提及竹子的高风亮节,却很少有人想到芦苇的柔韧与坚强。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将情与景、事与理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将现实与历史熔于一炉,刻画了芦苇非凡的品性与气节。表面上句句写芦苇,实际上字字写人,字里行间洋溢的正是作者对芦苇品性的赞美与崇尚。

阅 读 思 考

1.普通的芦苇为何会变得如此摇曳多姿呢?

2.文章用“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结尾,有何妙处?

主题写作

题目一:春花之绚烂,夏莲之清逸,秋菊之优雅,冬梅之高洁,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走进这些美丽的花葱绿的草,走进这些勃勃生机的生命,你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启迪。请以“看那花草树木”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写 作 导 引

从提示语可以知道,写花草树木实际上是写花草树木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如果要将自己的感悟和启迪让读者接受,就必须借用细节景物,刻画细节,通过自然的一草一木来提示生命的哲理,或赞美生活的美好。

题目二:有人喜欢红色的绚丽,有人喜欢紫色的高贵,有人喜欢绿色的生机,也有人喜欢白色的素雅。有了各种颜色,世界才变得五彩缤纷。请以“最美的色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写 作 导 引

如果你喜欢蓝色,不妨描写浩瀚无垠的天空;如果你喜欢绿色,不妨描写充满生机的森林;我们既可以写某种颜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发现的万紫千红。如“一根红头绳”“小溪的颜色”“窗前的紫罗兰”便是不错的构思。

题目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景”的解释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相信你观赏过诸多美丽的风景。下面就请你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 作 导 引

这篇话题作文的开口实在太大,我们首先得选择好要写的具体“风景”,当然这种风景,可以是自然的景观,也可以是心灵的美丽。然后对之进行精描细绘。语言生动优美和情景的自然交融,应该成为这篇作文最基本的创新要求。

题目四:生活中,我们时常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它让我们时常感动,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阵阵涟漪,你一定会感受温暖如春的关爱,你一定感受到如冬日阳光的温馨……请你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段美好的记忆。相信,你的感动会连着我们的感动。请你以“温暖的春风”为题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注意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写 作 导 引

这是一道饱含温情的作文题,文题带有比喻义,它需要我们透过字面,挖掘“温暖的春风”的比喻义和引申义,然后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具体写作时,可以由现实的春风引出动人的故事,也可以让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迷人的春天里。

多知一点: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按台湾学者朱维焕所说,始于清末邓实的《国学精论》一文,邓实以“国学”一词别于当时的“西学”。其实,区别于东西方学术,早于邓实的张之洞已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学”,晚于张之洞的章太炎也提出“国故论衡”。“中学”“国故”“国学”名称稍异,指的是同一门学问。在我看来,“中学”“国学”在时间上有些模糊,也就是对这门学问在时间上没有界定。一般而言,这门学问所指的时间跨度是自先秦至清末这一段。“国故”一词,其“故”就是界定,还应给其加上一字,叫“国故学”,就更清楚了。不过,“国学”既已约定俗成,也没有改的必要。

国学的内容有什么呢?倘若有兴趣或有时间可以翻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学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在里面了。《提要》以经史子集四部总括国学,每部又分若干类,共四十四类。经部有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有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部有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明了这四十四类,也就明了国学的内容。

有一点则要说明,《提要》对中国书籍的分类与今天已有很大不同。比如经部小学类与今天已有很大不同。不要认为经部小学类是今天的小学知识,而是文字、音韵、训诂,相当于今天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三门在今天已成为专门学科,大学才有这样的课程。但从汉至清这三门附在经学之后,被称为小学。何以如此,是古人认为不懂音韵、训诂,就读不了经。在《十三经》中有一部《尔雅》,其书并不是带有思想性的著作,它是一部解释名物词义的书,类似于今天的辞典。这样一部书被列为经书之中,可见古人对小学的重视。

猜你喜欢
昙花芦苇百合
石磨豆腐
芦苇
风吹百合香
清心消暑话百合
昙花(节选)
芦苇
百合依依
芦苇筏
昙花(寓言)
富贵像风吹过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