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比天空更博大的宇宙

2009-08-21 09:14李阳海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小男孩爱心

李阳海

主题导言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神奇的颜料,它滋润蓝天,天会更蓝;它滋润大地,大地会更加葱茏。如果世界是一幅水墨画,爱心会让一切五彩斑斓;如果世界陷入严冬,爱心便是火焰,驱走冬日的严寒。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比天空更博大的宇宙,在那个独特的苍穹中,有亿万颗爱的星斗闪烁光芒。一颗流星划过,就像爱的雨丝,缀起满天星光。

经典研读

“柿把儿”老师

赵广存

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豆,小小的眼睛上罩副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第一堂语文课,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那一堂课,有心的同学做了次不完全统计,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叫他“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的是柿子,大家就管他叫“柿把儿”老师。

以后上课,他在上面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在下面学一个。有时,他还没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很生气,却不好发作。谁叫他满嘴的“是吧”呢?有一次,他真的生了气,一甩教鞭训斥大家:“以后,只许老师说‘是吧,不许你们说‘是吧,谁再说‘是吧,就滚出去。”“柿把儿”老师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一下把大家给镇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料,他最后又来了一个“是吧”!教室里“哄”地一声又笑成一片。气得他的那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的。这时候下课铃响了,他走出教室时,向同学们告别,竟说“老师再见!”同学们嘴张开了,还没问出声,“哄”地又笑了。

他的课确实讲得不好,甚至可以说比较糟。每堂课都在嘻嘻哈哈中结束,他走时,鼻尖上尽是细细的汗珠。可他的写作水平却出奇的好,还是市作协的会员呢!同学们常在报刊杂志上拜读他的大作。老实说,在同学们心中某个角落,还装着对他的敬意呢!

他在爱情上是失败的。快30岁的人了,至今孑然一身,听说谈过的不少,可没一个成功的。近日,又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位,是文学青年,长得特俊,又是某局局长大人的千金。姑娘因喜欢他的文章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他。他还有啥说的。连别的老师都说:“这家伙艳福不浅啊!”姑娘有个条件,要把他调到某局办公室,以后朝政界发展,前途大大的。这哪里是条件呀,分明是千载难逢的美事一桩。他倒好,说要考虑考虑。

那一天,姑娘笑盈盈飘进他的寒舍来打探结果。他望了姑娘一眼,低下头说:“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听了他的话,姑娘气红了脸,大喝一声:“去你的‘是吧吧!”说着转过身“蹬蹬蹬”走了。他望着姑娘灵动的背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可终于没有流出来。

同学们知道这件事个个感动得直流泪,真想把“柿把儿”老师亲两口。

第二天,“柿把儿”老师去上课,发现讲桌上亭亭玉立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一把鲜艳的野花,花茎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你,我们不能没有你。我们不再叫你‘柿把儿老师了,我们以后要好好听你的课!”

“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眨也不眨,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有那两撇小胡子在剧烈地抖动。突然嘴一张,迸出两个字:“是吧!”听了他的话,班级教室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笑。

(选自《小说精品》)

注:

文章的开头以肖像描写给读者描绘出一个比拿破仑还矮几厘米、小眼睛、厚嘴唇的标准的“丑”男子,一个罕见的“丑”老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作者是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

既诠释了“柿把儿”的来由,也点了文章的题目。

通过语言描写把“柿把儿”老师写活了,“两撇小胡子一抖一抖的”,其中的“抖”字用得最妙,把“柿把儿”老师的愤怒、无奈等心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一个过渡段,由“抑”到“扬”的过渡。由“柿把儿”老师的写作出奇的好,引出了后边的故事,暗示了同学们对他的崇敬和“爱”。

这是作者的“一扬”,为表现人物做了必要的铺垫。

这是作者的“二扬”,也是文章的高潮。“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这句话是一次心灵的展示,他把他的爱奉献给了他的学生,奉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

这是小说的结局,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把一个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爱心的老师形象凸显在读者面前。

阅 读 导 引

本文的主人公不管爱得崇高也好,选择得正确也罢,都给读者留下思考,即如何选择事业,如何选择爱,如何选择人生……

阅 读 思 考

1.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来揭示主题,请你把文章中前半部分的“三抑”和后半部分的“二扬”分别找出来,最好列一个表,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2.文章两次写“是吧”老师“两撇小胡子在剧烈地抖动”。请说说前后两次描写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搭桥

刘正权

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然是比赛,就得隆重点不是。怎样才能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孩子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

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图案,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图案。

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如何解说了。

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

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

“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园长说,“他爸爸是建筑工人。”

“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

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环沟,一有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面的世界。妈妈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下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爸爸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

“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的心脏上。”

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小,这座桥搭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发现有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躺在轮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等他。

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年第6期)

注:

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为制作电视节目做了必要的铺垫。

“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这句比喻运用得非常形象生动,把孩子们的忙碌、紧张、有条不紊、不由自主的交谈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略写,但也是过渡,为写下面的“搭桥”引路。

这几段也是略写,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叙说为什么要搭这三座不同桥的原因。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通过小男孩的叙说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其中“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一句简短的话语,透出了小男孩机警、顽皮、懂事的个性特点。关于叙说给小女孩心脏搭桥的细节很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心理特点。很多人为什么要流泪呢?正是小孩子的那颗爱心打动了观众。

三座桥的搭建都是在爱心感召下的产物。文章的末尾句:“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既是文章的结束语,也是点睛之笔。

阅 读 导 引

世界因为有了爱,我们才会生活得如此和谐快乐,幸福美好。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行为,世界因为有了爱才有了希望。本文的主旨是想昭示世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份爱心、互相帮助,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人类才会得到真正长久的发展进步。

阅 读 思 考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题目“搭桥”的含义。

2.“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有何感悟?

一个美丽的错误

佚 名

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

(选自《小品·美文》)

注:

以读到帖子为缘起,引领下文。

叙述帖子的具体内容。

这是“我”读贴后的感言,也是所有有爱心人的感言。

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前一个故事进行对比,来表现主题。给作文打红叉的那位老师不知是脑筋僵化还是一个不懂爱的人,作者对这种人持批评的态度。

文末的几个段落是作者的心理独白,也是对文章主旨的揭示。

阅 读 导 引

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懂得爱心比知识更重要。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情感,珍惜儿童所拥有的“真、善、美”。正如作者所说“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心的出口”……

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是美德的种子,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爱心,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有爱的时候,便如饮玉液琼浆般醉着,美丽而飘逸。

阅 读 思 考

1.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文中第一个故事已经交代清楚,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个有关作文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2.联系全文看,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主题写作

题目一:爱心,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光……

请你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 作 导 引

面对这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占有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写记叙文,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断组合的形式,表现“爱心”这一主旨。写议论类的文章,除了论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的思路清晰之外,最好能写出一定的文采。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女孩儿走进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刺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对小女孩儿说:“因为你很仁慈,请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儿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了。小女孩儿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小女孩儿年老时,邻人要求她:“请告诉我们吧,那个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快乐的老妇人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爱心。”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利己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为了索取他们不择手段。利人者的快乐是付出,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的快乐。

请以“爱心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 作 导 引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与人之间就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相依的情感,构成了一种爱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这种爱心不仅仅限于亲情、友情、爱情,还延及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从这个意义上讲,“爱心”这个话题是很宽泛的,但还要注意文章要体现出“爱心”与“快乐”的关系。

无论是高中同学还是初中同学对于亲情友情都有着独特的敏感,可铺叙自己的爱心在母子、父女、祖孙、手足、同窗、师生、邻里间获得的快乐。

动物和人类是永远的朋友。那种疯狂猎杀动物,任意剥夺动物生存环境的做法,为多数同学所痛恨。请以我们中学朋友特有的爱心走进神秘诱人的动物世界,放鸟儿出樊笼,享受听鸟语看鸟儿在枝头上下翻飞的快乐。谁说草木无情?重要的是看我们以怎样的爱心来对待那有灵性的一草一木了。

本文不愁没有什么可写的,难点是如何选择一事或一物以小见大能打动人心的材料。需避免的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题目三:从前,有一个饥渴疲惫的乞丐倒在草丛中。这时,一颗硕大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上。乞丐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露珠说:“你要把我吞下去。”

乞丐笑道:“看来你比我更可怜,生命全部都操纵在别人手里。”

露珠说:“不,我一点也不可怜!我曾经滋润过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让她美丽地开放。现在我又要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运!”

把滋润别人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是露珠的心。虽然一颗露珠未必真的能解救别人的饥渴,但那水晶般的剔透却足以滋润干涸的心田。

请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要与原材料有一个切合点;自拟标题;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写 作 导 引

①审题抓关键。材料作文审题要抓住材料的关键点,“把滋润别人当作自己的快乐”,便是这则材料的关键点,写作立意的立足点。当然,从宽泛的意义上讲,立意只要与“爱心”相关,就算是符合题意。②拟题讲技巧。材料中的露珠是一个精美的比喻,作文拟题也应如此,用修辞手法点化出靓丽的标题。③行文重细节。写叙事类文章,要特别重视细节的点化,将真挚的情感融入细节描写之中。

多知一点:标点符号的来历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d7u,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出版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小男孩爱心
“聪明”的小男孩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小男孩
爱心树(下)
萌萌哒的小男孩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标点符号争吵记
爱心
标点符号的争论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