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庆 樊文强
摘要:美国高校在网络教育开展中十分重视与其他院校和组织进行合作。根据合作目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将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合作模式概括为“联盟式”、“同盟式”、“联合式”和“合伙式”四种。美国高校多样化的网络教育合作模式为我国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网络教育;合作模式;美国高校
随着远程教育进入网络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涉足其中。美国高校在网络教育开展中十分重视与其他院校和组织进行合作。据美国教育部门统计,在2000-2001学年提供远程教育的院校中,有60%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合作组织。在加入远程教育合作组织的院校中,75%加入了州级合作组织,50%加入了系统级(多校区大学系统或社区学院地区系统)合作组织,27%加入了区域级合作组织,14%加入了国家级合作组织,另有4%加入了国际合作组织。
不同的网络教育合作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合作组织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合作关系。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过程中与其他组织合作,可能的初衷包括:
1解决资金不足,分担经济成本和市场风险;
2共同开拓市场,扩大生源;
3共享资源和服务,互惠互利:
4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竞争力等。
以往研究对网络教育组织的合作方式或合作体有多种提法,例如Consortium,Alliance,Partnership,Collaborative,Cooperative,Network等。这些研究重点关注网络教育组织间的合作,但对合作的不同模式缺乏系统的分类和论述。本文主要从网络教育合作体内部成员间的合作关系角度,综合合作的广度、深度、目的和形态,将美国高校网络教育合作模式分为“联盟式”、“同盟式”、“联合式”和“合伙式”四种。
一、联盟式
联盟式合作是指高校在教学和课程以外的“非核心”领域开展资源和活动的共享与合作。这些资源和活动包括:技术(如通讯网络、传送平台等)、市场(如信息发布、招生宣传、学习中心共享等)、非教学性的学生支持和服务(如咨询、注册、缴费、考试安排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如电子图书馆、参考资料等)、专业人力资源(如技术、市场、咨询等方面的专家)、教学人员技能培训等。合作联盟的成员通过这些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把“非核心”的部分交由更专业的组织或人员负责,不仅有利于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还可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与教学和课程紧密相关的活动上。
联盟式合作中,成员通过合作组织获得某种类型或层次的管理或运行方面的服务,但成员之间相对独立地开展自己的网络教育。各成员对自己的教学具有决定权,各自负责自己的网络课程标准及网络教学质量,各自管理自己的学分和学位制度。基于技术或市场的合作组织一般都属于该类。
实例:CTDLC(Connecticut Distance LearningConsortium,http://www.ctdlc.org/)。
CTDLC,即康涅狄格州远程学习联盟,是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网络教育提供支持的一个组织。“我们不是一个大学,我们为康涅狄格州内的大学提供服务,使他们更容易地提供网络课程和学历教育”。该联盟成立于1996年,其宗旨包括:集中呈现康涅狄格州内各大学提供的远程教学;为成员提供高品质的网络教学传送平台:面向康涅狄格州、全美乃至全球,推广成员的远程课程和项目;提高康涅狄格州远程教育的质量;提供交流的平台;提供教学人员培训等。CTDLC目前的大学成员有38个,包括社区学院、州立学院、州立大学等各类院校。
CTDLC列出了成员大学所开设的网络课程和学历教育信息,包括注册、学费、要求等。然而组织成员在跨校选课等方面并没有直接的合作,“这些课程大多可以用来满足你所就读学历的要求”,但“对于大部分课程,你需要就选课与注册事宣直接与提供方联系”。CTDLC还提醒学生“在选修外校课程之前,先与你所在大学的指导教师讨论”。
二、同盟式
比起联盟式合作,同盟式合作的方式更进了一步,合作成员在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方面建立了正式的、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在该模式下,合作成员为学生跨校选课和学分转移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平台,学分可在不同院校间“自动”转移,使跨校选课十分方便。学生不需要就具体的课程分别向提供学校和所在学校咨询,也不需要自己探寻学分转移的可能和方法。
在同盟式合作中,各组织成员对自己的教学仍具有较大控制权,但为了促进学分互认和转移,同盟对共享的网络教育课程及其教学传送方式提出“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有的合作完全建立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即完全信任各自的教学水准和声誉。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但学位的授予仍由其注册入学的学校负责,该校要对包括跨校选修的所有课程的教育质量负完全责任。建立在美国传统大学系统基础上的很多网络教育合作组织都属于这种类型。
实例:UTTC(University of Texas TeleCampus,http://www.telecampus.utsystem.edu/)。
UTTC成立于1998年,是德州大学系统为网络教育提供集中式支持的组织,它提供面向校园学生和远程学生的网络教育。系统内各大学的学生可通过UTTC集中地“接收”网络课程,获得服务支持,而不是由各大学分别负责,从而在系统范围内节约成本,提高效率。UTrC为其组织成员的师生提供各类网络教育支持和服务,包括项目开发、教师支持、学生服务、技术支持等。为确保网络教育质量,UTTC还建立了监管委员会,要求各成员按照统一的网络教育标准开发自己的网络课程。UTTC建立在传统大学系统之上,其组织成员就是德州大学系统的成员,包括UT Austin等9所大学,以及6所医学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网络教育可以看做是这一传统大学合作组织的一项“新内容”。
UTTC成员学校间跨校选课和学分转移的制度同时适用于校园教学和网络教学。校园学生希望能够方便地选修这些网络课程,“没有太多的限制,没有繁杂的咨询、注册、缴费手续”;网络学生希望能够和校园学生一样跨校选课:网络教育管理者也认为“不必要自己提供项目所需的所有课程”。为此,UTTC开发了TIS(TeleCampus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作为UTrC的学生数据中心,帮助在各校园之间交换学生信息。一旦确定了要跨校选课,学生可通过TIS在线提交跨校选课、注册申请。该申请需要分别获得指导教师、所在学校、课程提供学校三方的批准,学生可“跟踪”申请进程,并很快会得知申请是否通过。学生跨校选修课程的记录将包含课程名称、提供院校、成绩等信息。可见,UTTC为组织成员的学生跨校选课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机制,而且提
供了技术平台上的支持。
三、联合式
联合式合作是在网络教学和课程方面进行“共建”式的合作。合作成员共同进行某些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传送,或共同开展某个网络教育专业的设置、建设与传送。在联合式合作中,可以是合作成员共同进行整个课程或专业的开发与建设,即组成一个合作小组,一起策划和决策各个环节,成果供所有合作成员使用;也可以是合作成员将整个课程或项目建设进行分工,每个成员负责开发其中的一两门课程,然后将这些课程向其他所有成员开放。联合式合作的学位授予一般保留在各成员学校,有的学校也建立了联合学位授予制度。
要进行这种合作并不是一件易事。Bates在2000年的研究认为这是“最难”的,同时也是“最令人满意”的一种合作形式。这需要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能够“彼此欣赏”,在学科领域“共享相同的理念和兴趣”。这种方式在管理和安排上也比较复杂,需要协调各院校的教学计划。由于合作的难度,这种方式一般仅应用于个别课程和专业。
实例:GPIDEA(Great Plains Interactive DistanceEducation Alliance,http://www.gpidea.org/)。
GPIDEA创建于1994年,是一个跨州的网络教育合作组织,该组织仅专注于人类科学这一专门领域。成员联合开发该领域的研究生层次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项目,然后在成员间共享。GPIDEA的组织文化被该概括为“平等的、分享的”以及“协调不同大学的文化”。GPIDEA要求其成员必须有人类科学领域的教育项目;希望每个成员都能够给合作组织带来独特的东西;希望加入的新成员应该能够引导一个新的教育项目,或者提供已有成员组织所没有的专家资源。目前,该组织共有11个成员,包括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Michigan StateUniversity等。
学生被任一成员大学录取后,就能够在所就读大学注册学习所有的网络课程,而这些网络课程由来自多所大学的教师分别讲授,这些教师是各校该学科领域最优秀的。来自各成员大学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制订联合教育项目的课程计划。联合开设的教育项目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课程,也就是说,不管学生就读于哪所大学,这些课程是相同的,是所有成员大学共同设置且同时开设的。尽管有共同制订的课程计划和同时开设的核心课程,但成员大学各自负责学生的录取、学分和学位的授予。各大学的录取条件和毕业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共同开设课程外的选修课设置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学期结束时,课程成绩将被学生就读的大学记录在案,学生不再需要申请提供课程的大学转移学分。为实现不同大学共同开设课程的顺利运行,GPIDEA在评分标准和学费分配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由于各大学的课程评分标准系统是不一样的,因此GPIDEA制订了不同大学之间成绩转换的“矩阵”图例。从其他大学转移来的成绩将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转换,然后被学生就读的大学记录在案。学费是经过各成员协商确定的,学生将学费交给所就读大学,其中75%将分配给提供课程的大学,12.5%给录取学生的大学,另12.5%支持合作组织的花费。
四、合伙式
合伙式合作在这里指除以上合作形式外,教育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一对一”形成的“输出一引入”式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可以发生在教育组织与企事业组织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教育组织与教育组织之间。前者指企事业单位作为教育组织的“客户”,教育组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课程和服务。后者指某些教育组织作为网络教育的“生源”、“客户”或“站点”,接受或买入提供方的网络教育;或者建立学生转移机制,如社区学院与网络大学进行合作,其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转入网络大学继续学习。
五、启示
美国高校与其他组织合作开展网络教育的模式具有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网络教育合作体。联盟式合作组织中,高校在教学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将合作限定在教学和课程以外的“非核心”资源或活动。同盟式合作组织中,高校之间在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方面建立了正式的、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为学生选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联合式合作组织中,高校共同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或网络教育项目,形成“共建共用”式的合作。合伙式网络教育合作中,企事业单位或力量薄弱的高校与开展网络教育的高校合作,形成网络教育“输出一引入”式合作关系。
相比而言,我国的网络教育合作组织数量较少、形式单一,但也在不断探索中。例如,在学习港项目中,福建师大、华中师大和华南师大三校网院联合试点“学分银行”,探索网络教育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模式。联合式合作还仅是课程层次,如清华大学与京都大学和马来亚大学以环境保护为专题的共同教学项目,该课程由来自三所大学的教授分别讲授,学生通过该方式可获得相应的学分。美国高校在传统教育领域就已具有比较成熟的跨校选课和学分转移机制,这为网络教育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基础。而我国高校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也是造成我国同盟式和联合式网络教育合作十分稀少的重要原因。
美国高校多样化的网络教育合作模式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构建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跨校选课和学分转移、互换等方面的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可以促进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还可为网络学习提供更广的选课范围,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2积极推动高校通过“共建共用”的方式联合建设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和项目。集中特定学科领域优秀的人才、资源和经验,共同开发高水平的课程,共同享用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3力量薄弱的高校可通过与有实力的高校合作来提供网络教育。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员、技术、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配套,力量薄弱的高校可通过“买入”或联合办学的方式与其他提供网络教育的高校合作,快速而高效地进入网络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