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负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2009-08-19 03:12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功能评价学校

卢 瑾

教育在整个社会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而学校教育作为制度化、组织化,有目的性的教育,更是承载着社会的期望,即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育。承载着多方期望的学校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也伴随有与期望不一致的,甚至是违背多方意愿的现象。

学校教育的负功能正日益走进大家的视野,被社会和专家们所注意。默顿在以帕森斯为代表的传统功能主义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与正向功能相对的负向功能的概念。而首先将默顿提出的负向功能引入教育负功能探讨的是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在默顿和柴野昌山看来,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可观察到的客观结果,而不是对结果的主观预测。而本文所指的学校教育负功能是指学校教育系统发挥积极作用,部分实现社会期待的同时对学生和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学校教育的负功能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生,与学校教育正功能的发挥同时产生的,没有学校教育也谈不上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亦谈不上学校教育的负功能。

一、学校教育负功能的表现

1.学校“标签化”

现如今,父母为其子女的择校现象日益严重,虽然被各种择校的费用所困扰,但依旧热情不减。为什么呢?现在的学校存在“分层”现象,评价学校的标准只是学校的教育质量,虽然位于“下层”的学校想改变这一现状,创建学校特色,但未能如愿。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师范附属学校等各种名号被冠以教育质量好的学校。与此同时,会得来优厚的教育经费和师资配备,而教育质量差的学校由于只能拥有少量的教育经费等而难以改变自身“差”的现状,如此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恶性循环。国家对这种“标签化”的现象已经是三令五申,但由于现有的师资质量,校园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即便将这些“标签”都拿掉,但教育质量上的差异,早已在替子女择校的父母心中贴好了“标签”。

2.学校教育内容“城市化”

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学校教育内容做了细致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学校教育内容最基本的载体教科书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倾向。这种偏向表现在一种城市生活的价值取向上。学校培养成功人才的取向就是城市定向。以语文教科书为例,虽然表达城市内容的插图和课文在绝对数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对城乡的学生来说,学习上仍有难易之差。因为城乡教育不同,视野不同,城市学生对占课本的大多数中性内容比较熟悉,而对典型化的农村特征的内容也可能不陌生。如此环境下的学校教育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就。这种学校教育内容的“城市化”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3.学校教育评价方式“分数化”

“分数化”考试评价标准成为了学校教育评价方式的唯一手段。分数确实是衡量学生学业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学校以教育公平的理念借助考试在内的手段来选拔人才也是无可非议的。通过考试选拔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在履行学校教育的职能。由于过分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许多学校甚至周周考、月月考,并依照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班级、座位等等进行调整,使得考试这种为社会选拔人才的目的异化,对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严重的伤害。有的学生出现了“厌学症”、“恐考症”,恐怕与此种考试脱不了干系。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以分数来定夺的评价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为了分数,不顾学生的意愿,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学生在这种压力下成长发展,难免出现身心的不和谐发展。

4.师生关系“等级化”

由于考试成了学校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分数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学生在教师眼里会依据考试成绩出现多个等级。教师自然对成绩好的学生,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堂教学之外都会多一份关爱。而对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教师的关爱则较少些。再加上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自身的自卑心理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而成绩好的学生则与教师的关系亲密,这对成绩好一些的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校教育负功能的成因分析

导致学校教育负功能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加以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探讨社会转型期对学校教育负功能产生的影响,中观层面主要从学校教育自身系统冲突引发学校教育负功能的产生谈起,而微观层面则从学校教育的载体教育教学的操作过程来分析学校教育负功能的产生。

(一)宏观层面:社会转型期学校教育的迷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就处于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期,并仍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社会转型从内容上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换: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体系。”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社会结构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结构。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社会体制改革。这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变革,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社会体制变革期间,新旧两种体制同存于世,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冲突,同具功能,时而相互弱化,时而相互强化。而社会体制的这种变革,则是教育体系变迁的根本及直接的动力系统。教育体制变迁的整个过程始终受社会体制变迁的调控。教育系统的变迁也直接诱发了教育具体行为的变化。而学校教育则是这种影响下最突出的表现。城市学校以学籍户口等借口拒绝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但效果不佳。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读的学校一般都是教育质量较低的学校。这也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诸如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分流制度不平等等教育问题都是社会体制变革引发的教育负功能。

社会体制能否真正实现有效的变革,则依靠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是否真正实现转变,即是说价值观念的转换是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条件。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来说,社会价值观念所导致的最根本的负面影响是教育的失范,教育负功能的出现。由于教育者自身利益意识极度膨胀,行为选择常常首先以自身利益取向为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失去了“社会代表者”的资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商业化思潮的推动下,学校和教师从自身利益考虑,以教育作为牟取自身利益的手段,这样的教育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所谓的重点中学以一套严密的升学程序,考试办法和规则来“促进”学校发展。这也是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课业负担屡减不轻的原因。

(二)中观层面:学校系统内部不协调引发教育负功能

首先,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由校长、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及相关人员组成,有明显的层级结构。当然这种层级结构对学校工作进行分工和专门化,使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但是,只有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并且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忽视了教师学生作为人的文化性,使得相互之间很难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从而丧失了学校教育的共同愿景。

其次,目前学校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各方对学校的评价不是升学率,就是分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片面求全。统一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的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水平,但是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二是学校教育评价内容行为化,只注重外显结果,而忽视了学生整体水平和内在素质的提高。终结性的考试评价忽视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进步,缺乏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

(三)微观层面:教育操作引发的教育负功能。

教育操作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教育功能是通过学校教育活动的进行而发挥的。“教育活动的成败是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之一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诠释之后的学习,即学生实际上是对师定课程的学习实现其功能的。教师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安排,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会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无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则会将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割裂。如果学校教育只是索然无味的教育内容,刻板单一的教育方法,能力与素质不相匹配的教师的堆砌的话,那么学校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功能将难以发挥。

三、学校教育负功能的改进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教育体制的变迁随着社会体制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在现阶段,不可能建立一个完美的教育体制而“一劳永逸”,只能在教育体制变迁调整的同时,适时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来调控教育应对社会的不断变迁。教育政策作为教育的宏观指导,直接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应建立在我国教育客观实际的社会基础之上。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对于减小教育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学习型、扁平化的学校组织

针对自上而下的学校层次结构,我们提出要建立扁平化学习型的学校组织,在学习中体现合作,在合作中渗透学习。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需要打破传统的,严格控制的纵向组织结构,建立灵活多样的、分权性的横向组织结构。在横向组织结构中,职务级别减少,学习决策权下移。扁平化的学校组织结构强调合作与共享,使学校中的主体从关注目标实现转变关注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使管理层从过去更多关注管理目标的控制,转变到关注学校共同愿景的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的有效发挥。

3.加强校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教育商业化现象严重,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学校的利益,教师的利益,而缺少对作为正在发展中的学生的尊重。在利益的面前将学生抛在一边,很少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视角考虑问题。校长和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体,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因此要加强校长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对学生有爱心,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生命个体,从而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的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树立差异性的教育评价观

以考试这种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并没有错,只是不能以考试作为一种异化了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终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差异性的教育评价观,则是让学生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放松,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和评价标准。差异性教育评价观有益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功能评价学校
也谈诗的“功能”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