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寰
[提 要] 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深化图书馆导读工作的重要性、导读原则和导读策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地把导读工作做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教育科研的强大支柱。
[关键词] 图书馆;导读原则;导读策略
[作者简介]周 寰(1974—),男,南昌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西南昌 330031)
一、导读的重要性及原则
1.导读的概念
导读也称阅读指导,是指图书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开展有目的的文献阅读指导工作。是馆员通过对读者进行文献知识的教育、推荐书目等方式,来“干预”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行为,引导图书馆的读者正确地利用文献。这极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效益,使馆藏文献得到充分利用。
2.导读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的高效率、快节奏、信息化,使高校大学生不但要为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而自觉自愿地成为一名读者,还要讲究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目前阅读面临着无限增长的文献信息与有限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而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恰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科学、主动、有针对性的导读,可以帮助读者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3.导读的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在导读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观察读者的阅读行为,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及时端正读者的阅读目的,引导读者从盲目型、跟风型阅读向修养型、研究型阅读转化,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比如,对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读者,我们应主动引导他们阅读名著;对以学习考试为目的的读者,我们则应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专业书籍。
(2)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因其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积累程度的不同,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目的也有很大差异。导读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读者阅读倾向,及时了解图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类型读者及其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导读工作,将不同层次的文献推荐给读者,以达到最佳导读效果。
(3)前瞻性原则
无论是引导性导读、评价性导读还是学术性导读,其导读内容都应具有前瞻性。为此,导读人员必须比读者更早、更新、更快地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才能对读者进行详尽的导读。
二、导读的策略
1.馆藏文献导读
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虽然有读书的愿望,可能会由于不熟悉图书馆,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时可能会茫然无措。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融合图片、声音、短片等多种元素,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分布结构、借阅流程等介绍给新同学,帮助他们快速熟悉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快、准、精、全地检索到电子文献,从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此外,除在书库和阅览室设立人工咨询台,由馆员指导读者并解答疑难问题外,还可以在图书馆的一楼大厅设立自助导读台——书目查阅系统,让学生自己操作导读系统获得所需信息。
2.推荐图书导读
读者要想完全了解图书馆有哪些图书资源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让读者了解图书馆文献的同时,图书馆不应只是文献的提供者,还应主动地向读者推荐图书,变“为人找书”为“为书找人”。我们可以根据图书自身信息与读者借书记录建立“推荐图书数据库”。比如当读者通过“书目查阅系统”检索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该书已被别人借走时,系统就会自动向他推荐《郭沫若翻译作品集》,因为它收于其中;系统还可以告诉该读者借阅了该书的人还借阅过哪些同类书籍。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减少寻找图书的时间,提高读者浏览和检索图书的效率。
3.新书内容导读
高校图书馆经常购进新书,为了既免去读者频繁查阅的时间耗费,又要让读者注意到它们并决定是否借阅,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新书导读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辟一个新书导读栏目,除了将新购进的新书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写出来外,还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概要而客观地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最好还应包括整个书业界的各类书评与新书报道对该书的介绍。此外,还可设立新书流行排行榜、优秀文摘欣赏、热门书籍推荐,便于读者及时掌握有关专业的新书资料在图书馆的入藏情况,并用最少的时间了解它们并且决定是否有必要借阅。
4.专家书评导读
书评有传递有效信息、解读著作内容、展示研究成果、评论学术得失、对读者进行导读的功能,图书馆可以建立书评资源库,利用书评进行导读。目前很多知名的报纸杂志(如《中国图书评论》、《文学评论》)和一些图书评论网站(如中华读书网、教育书评网)上的大量图书评论与阅读感悟都可以是书评数据库很好的数据来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请那些在某些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或是工作在图书采访与信息咨询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引导、指导读者阅读为目的,对图书内容的某方面或多方面做出评价,把好书、精品书、优秀书通过评论的方式推荐给读者。在网上建立书评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知识导读功能,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5.读者论坛导读
随着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论坛逐渐成为大家发表自己观点的根据地。图书馆可以开辟一个读书论坛,方便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探讨各种学术问题,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图书馆馆员可利用论坛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引导读者通读优秀的书籍,并就书中的知识点、论点展开讨论。由于是多位读者从不同角度对阅读该书后经过反思、分析、研究进而形成的结论,从而增加了评论的客观性,导读效果也自然会发挥出来。当读者通过阅读其他多方读者的读书心得而激发了阅读欲望之后,又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感受,如此循环,对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也具有推动作用。
6.学科课题导读
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教学任务,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耗费在获取文献信息上,就会影响科研进度。导读人员应主动配合科研人员,根据各专业课的教学科研课题,开展课题跟踪服务——结合馆藏文献编制中与课题有关的专业课题导读书目、文献题录,撰写综述供其参考。还可以根据网络期刊信息新、时效快的特点,及时、主动地将网上搜寻到的相关课题最新发展信息、研究动态和各专业网络期刊的最新目录,编制成导读书目供读者查阅,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读者。这些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专题电子文献导读书目,大大加速了学术期刊和网上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也提高了馆藏电子文献的使用率。
三、结束语
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一环。导读工作的好坏、导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重要标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把导读工作做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教育科研的强大支柱。
[参考文献]
[1]刘凡.图书馆导读服务初探[J].当代图书馆,2008,(5).[2]张曙光.图书馆基于博客的导读思路及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4).[3]王庆德.论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现代情报,2008,(9).[4]黄瑞颜.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新探[J].情报探索,2008,(6).[5]黄英惠.当代大学生用户导读的模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6]姜海洲.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新亮点—读者导读工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7]段汶君.试论高校图书馆导读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8]程结晶.网络姿源导读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构建的新功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