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欣
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所发生的事故占事故发生总数的50%,而驾驶员的操作失误与很多因素有关,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因素、道路复杂情况、车辆本身的特点等,了解这些对驾驶员安全驾驶意义重大。
一、安全带在车祸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个具体案例:两车相对行驶,因为路面结冰汽车发生侧滑相撞。一面包车副驾驶位置严重损坏,副驾驶车门和前脸被刮掉,副驾驶被摔出重伤(没有伤到内脏和头部,但右腿粉碎性骨折)有人说亏了没带安全带,要不就被挤在座位上了,那会多危险!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安全带的作用就是把乘坐人固定在座位上,而不会摔离座位。汽车在高速状态下急刹,副驾驶上的人如果没系安全带,身体由于惯性会立刻前移,头撞在玻璃上后,身体弹回座位,又弹向玻璃,往返三次,很容易造成当场死亡,这是玻璃结实的情况。玻璃不结实的情况下,人会撞破玻璃弹出车外。从以上案例来看,副驾驶被摔出车外了,当时肯定没有其他车经过,要不然摔出去被后面跟上的车再压一下,那也是当场死亡。而如果系了安全带,最坏也就是挤在车上,只要不死,消防队会来帮你锯开的。高速公路上车子一辆接一辆,很多时候是前面的车发生事故了,后面的车来不及做出反应造成二次事故,所以摔出车外才是最危险的。
安全带在事故中除能起到将人固定作用外,还能起缓冲作用。有多起死亡事故就是因为一些驾驶员自认为车技好不系安全带,导致撞击固定物后因惯性人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方向盘卡住胸腔当场死亡的。
二、驾驶安全的因素分析
1车身结构:主要看车身的材质,厚度,前后有无碰撞吸能区,以及前保险杠的硬度等。
2被动安全装备:最基本的装备是全车安全带、可溃缩式方向柱和踏板、ABS+EBD组合,前双安全气囊等。如果车够高级,还会标配TCS牵引力控制系统,4气囊加2气帘,安全带也是预紧张式的。
3驾驶员的素质:再安全的汽车,就算是号称装甲车的VOLVOS80,你以150公里的时速撞电线杆或追尾照样车毁人亡,最关键的还是驾驶技术。良好的驾驶技术应该包括,熟悉交通规则、准确的路况判断,合适的驾驶方式和良好的驾驶心态。
4注意事项:
①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做到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②严禁酒后开车,疲劳驾驶;
③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必须检查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不得驾驶带有故障的车上路;
④行驶时不抢行,严格按照交通标志、标线行车,服从交通警察的指挥;
⑤机动车驾驶人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交通法的规定,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三、疲劳驾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疲劳驾驶的概念:
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使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一般指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每天驾车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违章行为。
2疲劳驾驶产生的主要原因:
引起驾驶员疲劳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睡眠不足引起的疲劳。睡眠的好坏,与驾驶疲劳有着直接的联系。睡眠是驾驶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进行休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有关专家认为15%的车祸是由于睡眠不足引起的,其中有一半的交通事故是司机由于睡眠不足6小时而引起的。
②长时间驾驶车辆引起的疲劳。长途或长时间驾驶车辆,由于一个人长时间坐在一个固定席上,坐姿固定,只准做几个规定的动作,而且动作的幅度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部分机体受到压迫,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困倦,形成我们常见的驾驶疲劳,
③药物、酒精引起的疲劳。驾驶员因疾病或其他原因服用安眠、镇痛等药物后,一般都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会使人困倦、昏沉、引起嗜睡。驾驶员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白酒、黄酒、啤酒,果酒等饮料后,由于酒精的作用就会出现头重脚轻、手足无力,视力减弱、睡意渐浓的现象。
3疲劳驾驶的预防:
①保证充足睡眠。要节制夜间的娱乐性活动,保证睡眠的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特别要注意行车在外,不要因赶时间而放弃睡眠。
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外出行车不要饱一餐,饥一餐,行车前或途中就餐不要饮酒。饭后,要稍事休息。
③驾驶员连续驾车的时间不能太长。要合理安排运输任务和行车时间,尤其在夜晚,长途行车时,间隔2~3小时休息一下,选择路边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停车,下车走一走,做些简单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肢体疲劳,长途驾驶时,要按规定保证至少两个驾驶员轮换驾驶。
④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驾驶员要学会自我调节,行车过程中感觉疲劳、困倦了,要及时采取措施,切不可“熬一熬”,“再开一会儿再说”,要随时停车,冬天让冷风吹一吹,夏天洗把冷水脸、喝喝清凉饮料。必要时,要就地休息,平时要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疲劳。
驾驶安全是交通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事故预防管理日渐重要,目前只能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特定时间的巡逻监控,强化公路的行车管理等方法,没有立竿见影的预防措施。所以对驾驶安全的保障归根结底还在于驾驶员本身,只要驾驶员心中装着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学会自我提醒、自我警示、自我调节和自我缓解、自我解除的能力并落实到行动上,就会自觉抵制不安全驾车行为,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