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武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注意创设恰当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课上适时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或巩固数学知识。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我制作了几十张算式卡片,分批多次进行“送信”的游戏,谁能最准确而又最快送完自己手中的信(卡片),谁就是胜利者,并获取一枚邮票,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3/4、6/8或9/12,贪吃的猪八戒,争着说我要吃9/12,孙悟空说,我吃6/8,沙僧就只好拿3/4的了。同学们,你们说,猪八戒、孙悟空、沙僧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引导学生思考,争议3/4、6/8、9/12这三个分数哪个最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正方形、椭圆,有的轴不在中心)有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为什么?
生:小狗。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师: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能跑第一呢?
生: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有在中间。
师:那么小猴,小猪呢?
生:它们的车轴在中间但车轮不是圆的,跑得慢,还一颠一颠。
此时不用我说了,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生脑子里已经产生: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圆形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又快又稳呢?这种问题情境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
四、创设时事情境,关注社会热点
数学教师不仅要关心周围的“小生活”,更要关心整个社会的“大生活”。时代飞速发展,社会瞬息万变,数学情境的创设也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从而启发学生关心社会,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五、创设开放情境,发展求异思维
开放式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它可以使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态势,对数学的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对开发学生数学想象力,发展学生创新和求异意识有着重大作用。例如“相遇问题”中求路程这类题目,学生解题时容易套用公式“路程=(甲速+乙速)×时间”,教师可以适时安排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走48米,乙每分走52米,两人走了10分,两地相距多少米?很多同学套用公式完成了此题,但有学生发现此题两人行走结果不明确,无法解答。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想象会出现哪些合理的运动结果,再进行解答。于是就出现了三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又相距一段路。就这样,开放的问题情境,带来了开放的学习,克服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了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上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既要多点“生活味”,也应该让这种“生活味”服务于“数学味”,让两种味道达到最佳的“调和”状态,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