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实感实践作文教学

2009-08-05 08:55唐金龙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6期
关键词:操场美丽校园

唐金龙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应该是学生写作最起码的要求。那么,现在的学生写作真的做到了这最起码的要求了吗?我们先来看一篇题目为《美丽的校园》的小学生作文吧: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山阴路旁边,这里远离热闹市区,环境非常幽静,校园还有迷人的四季,平日里整个校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一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花坛,花坛前面矗立着一个大石头,石头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励志,教育我们要有自己的教力和远大志向。在这寒冷的冬天,周围的绿化带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几分春色。左边是教育楼,右边是办公楼,是老师办公、开会的地方,办公楼后面就是学校宽广又漂亮的大操场,操场上有许多小朋友喜欢的体育器材,前面是主席台。操场的中间是一片草坪,草坪的外面是跑道,同学们经常在跑道上跑步。操场中间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天同学们在国旗下向它致敬。

还有科技楼是我们上音乐课和信息课的地方,在科技楼的左边是体艺楼,后面是学生公寓,是住校生休息的地方。学生公寓的右边是食堂,是所有学生用餐的地方。

冬天,外面非常冷,但同学们还是早早地来到学校,把教室的窗户檫得干干净净,阳光从窗户射进来把教室照得特别明亮,有时还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我非常喜欺它!

应该说,这位小作者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他把校园内的空间布局写得清清楚楚,从写作本身来看,小作者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看文章开头的几个词,“非常幽静”“迷人的四季”“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小作者是想在文章中表达出这几个关键词所包涵的内蕴的。可具体到正文中还是没能体现出来。再看结尾处呼应开头的关键词,“美丽的校园”“非常喜欢”。为什么开头和结尾抒情和议论都很好,调子定得很好,而中间部分就体现不出来呢?

我想,关键问题在于小作者并不是真正“非常喜欢”他的“校园”。要是真正“喜欢”的话,校园内定然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故事可以写的。如果是这样,小作者也不必程式化地只把校园轮廓勾勒一下就下结论说他非常喜欢自己美丽的校园了。

分析来看,现在的小学生其实对校园并不是太“喜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为什么呢?因为学校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天性,他们没有快乐的感觉。

据一家儿童医院儿科的医生介绍说,每年寒暑假之后的几个星期,都是小学生患病的高发时期,门诊量很大,尽管小孩的病症也无非是感冒、嗓子发炎、肠胃不适等常见病,但病因都有相似之处,就是由于寒暑假期间孩子们身心放松,而一上学就会面临各种课业压力,身体抵抗能力弱的小孩就很容易生病了。

想想看,如此的校园孩子们会“喜欢”吗?不“喜欢”而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只能泛泛而写,凭空抒情,无端议论了。这不能怪孩子,要怪只能怪我们在应试背景下已经异化了的教育手段。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实际教学中对孩子写作的指导。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作文中要体现主旋律,还指导孩子写作要如何如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真情实感问题作为小学习作的一条重要要求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校园生活,并且能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校园生活,那么,学生会写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校园的。

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要考虑到老师和家长的视角来写自己的作文,那还能写出好文章来吗?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有一次在节目中说:“孩子在大人面前会不自觉地有一种禁忌,限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而是换一种他们认为大人所喜欢的表达方式。”如此,童趣没了,也就不称为孩子的作文了。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还原作文“言为心声”的本来面目呢?让孩子开心,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就是最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操场美丽校园
我们的操场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下课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