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的“潘朵拉魔盒”

2009-08-04 09:21王立达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作品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王立达

[摘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人与生俱来的。重视情感在人的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在阅读上,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则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品 情感教育

布卢姆曾经指出:“回顾一下情感领域,它实际上是一个‘潘朵拉魔盒。”他说“如果我们要面对现实并采取行动的话,就必须打开我们的‘盒子。”他强调正是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最有影响的控制。情感领域包含着那些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性质并最终决定所有人的人生性质的力量。布卢姆在这里揭示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人的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人的情感培养主要不是依靠说理,而是依靠人类情感的传递,人总是从前人的情感中汲取养分。阅读是传递、培养感情的重要途径,对读者进行情感的陶冶是阅读的重要目的和作用。意味隽永的作品无不凭借深厚的情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叩击读者的心扉,从而释放出生命的能量。语文教材传达的就是极为丰富的情感意蕴,情感的渗透甚至心灵的震撼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极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完成整个过程。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激昂的语调,无不引来学生赞美和钦佩的目光。比如,我在教《枣核》一课时,伴随着歌曲《我的中国心》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思国怀乡。赞美祖国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祖国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那么小小的枣核又是如何体现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呢,我们来跟随萧乾一起去探寻感受吧……这样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在学习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有三天光明(节选)》时,作为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女作家,长期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之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在文中,作者说“黑影将使她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她更加喜爱声音”,“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等等,这些充满哲理意味的语句在学生心中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美好的品性与人格,看到她那种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人性。”

在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一文时,文中对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苦难的诗性表达,还有“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这些饱含深情的语句应该是一次和着眼泪才能让你能够完成的阅读之旅……课后我播放了歌曲《懂你》,屏幕上的那位母亲为了儿女们含辛茹苦,为了儿女们辛勤忙碌,甚至晕倒在地。我们班的学生寂然无声,有的同学禁不住泪流满面……在这时里,母爱的伟大,母爱的崇高,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就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领悟去感悟作者的感悟,自然就能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共鸣。这种爱,以一种感人肺腑之美荡涤着学生的灵魂,并为他们的精神领域注入了有益于成长的丰美之汁。再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应重视知识传授,而且更应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打开学生情感的“潘朵拉魔盒”,让情感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鼓励学生去求真,去求美,激励学生感悟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让学生们形成美的人格,在阳光下美丽地成长。而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也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心,使每一位学生都享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作品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