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综合文科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从提前说课,认真备课、教学,及时反馈,进行趣味知识竞赛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初中综合文科 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地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等方面的特点。”其中,课程的综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
中综合文科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一、提前说课,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在初中文科教学中,为加强综合性,新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学科教学彼此之间相互间隔、与社会生活相互隔离的现象,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有着丰富“联系”的活动过程,而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孤立的学科知识体系。加强综合性能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及亲近社会提供更加直接的机会,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科领域的拓宽、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开放都使教师面临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提高水平、提升境界搭建了新的平台。课程综合化,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贯穿于课程改革的所有环节,首先是综合文科课程。它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如,初中政治课中将生物、数学、历史等各科知识综合起来,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校执行新教材后,面临着新知识、新问题、新教学理念和非专业教师的多重压力。上好一节课,关键要看备课的质量和深度。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有益于教学改革的培训,将新大纲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备课及教案设计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综合文科组内部进行了跨学科说课,根据各自的理解,整理出较好的知识系统体系,再由主讲人进一步课堂化、学生化,以达到“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个学生”的效果。每学期,综合文科组坚持开展十多次集体说课,既减少非专职教师的顾虑,又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是集思广益的科学思路。
二、认真备课、教学,保障授课的完整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而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只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展现出来。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教学教法运用到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为此,综合组教师们加强集体备课,课堂共同参与合作教学,在实践中共同成长。同时为了使每个组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能力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比武练兵活动,比如:集体备课、大家说课、讲公开课、写教后感,等等。综合文科组每学期备课达到3000次,公开课达到25人次。练兵活动使教师改变了陈旧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科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课堂素质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每个学科也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如,历史学科以“问题解决法”为主题,以“引导-发现”,“质疑-解疑”,“合作学习”和“自读自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以目标教学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有力地保障了授课的完整性。
三、及时反馈,力争掌握知识的牢固性
综合文科组教师成员在资料缺乏、训练题缺少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动脑编制单元训练题,对已学知识采取换位思考、奇思妙想、各抒己见等形式进行巩固,起到促进教学进步与发展的作用。
适当情况下,还让师生角色互换,学生自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训练自主选择和训练题目的自主命题,使训练贴近学生实际,使其大脑受到有效刺激,从而使思维得到发散延展,尊重主体的选择权。由学生自行选择训练目的顺序,能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其在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范围内开展思维活动,尊重主体的表决权,也就是尊重学生主体个体思维价值,使其在思维过程中不受外加因素的影响。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能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具有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适当的教学设计既可巩固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能力,还可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方便教师查漏补缺,以及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真可谓一举数得。师生角色变换,可实现教学相长。
四、进行趣味知识竞赛,做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除了常规教学外,综合文科教学组还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把一些具有趣味性、竞赛性的知识点积累下来,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制作各种竞赛题,以“走近唐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宇宙探险”和“法制小课堂”等方式进行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灵活地把知识进行时空迁移运用,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进而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之,综合文科组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较强的知识吸引力、丰富的内涵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兰.黑龙江教学学院学报.对加强初中文科教学综合性的认识,2005,24(3).
[2]周耀慈,王世光.课程教材改革,200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旭东.转变教师行为方式,切实推进“轻负高质”的课程教学实践—以初中文科教学为例.教学在线.
[5]梅寒芳.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09,(1).
[6]黄清和.素质教学环境下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华章,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