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模因论听说教学大学英语

李 涛

摘 要: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着重阐述了语言输出与模因论的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如何就听说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 模因论 大学英语 听说教学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听说板块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又以说——语言输出为主。不管是传统的T-S(教师-学生)模式、S-S(学生-学生)模式,还是新兴的S-M(学生-机器)模式等,我们都不能忽视模因(meme)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模因(meme)在国内学术界,至少在国内外语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以模因为核心的模因论从复制模仿的角度诠释了语言的变迁,指导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复制模仿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模因与语言的关系

1.1模因是核心

人的社会行为都是经由模仿途径而习得的,社会中所有个人都在彼此模仿他人的社会行为。模仿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各个角落,非常自然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往往会视之为与生俱来的本能,从而低估模仿的重要性。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以模因(meme)作为理论指导,其根本要点均围绕着模因展开。模因最早出现在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写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它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meme源自希腊语mimeme,意为“被模仿的东西”。Blackmore指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何自然,《外语学刊》2008年第1期)。由此可见,模因的基本特征就是模仿,模仿正是模因得以传播的关键。

模因是认知的元动因及最小的分析单位,即“认知原型”。综观模因论的研究,其核心思想为:模因不是无意识地模仿,而是有选择、有意识地指导思维活动。模仿就是复制他人的行为,当模仿产生的时候,必定有某样东西得到复制,很多时候,模仿中的复制并非百分百的“克隆”,复制有选择性,这其中必定会有一些东西得以保留,一些必定会被淘汰,模仿者以自己的创造或采用其他的办法来弥补不足的部分。因此,在许多时候,模仿就是创新,在模仿复制过程中存有变异。

1.2模因与语言输出

模因一词作为文化基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借助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并作为模因载体(meme vehicle)进行传播,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何自然,2005:6)。

学习者在未对语言进行复制或重复之前,语言还不算模因,只有当语言得以被仿制与传播时,它才是一种模因。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学习和传递其实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英语听说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语言的输入、复制模仿练习和输出的过程,在其中又以学习者完成语言输出为主要目的。语言从一个人的大脑到另一个人的大脑,或从一个人的大脑到书本,再从书本到另一个大脑,……这其中通过学习者对语言不断地模仿与重复记忆,使得语言传播开来。

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首先是输入。输入是输出的根本,有了足够的、地道的语言材料的输入,输出才能彰显活力。相应地,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的语言学习,也达不到语言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目的。可见,语言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与传统的听说教学相比,模因输出机制的引入突出了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环境这一优势。Harmer提出,输出有练习性与交际性之分。练习性输出是以训练刚学过的某一种语言项目为目的,如词汇、语法等,因而应以准确行为为评价标准。而交际性输出以有效交际为目的,注意的焦点是语言交际流畅而不是形式,因而以有效性为标准,需根据对方的社会身份、背景、教育程度等选择有效的模因,并以语言形式表达,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改进后的听说教学输出主要是在以可理解输入的前提下进行的交际性输出,如,模仿看到的录像,并进行分组表演等。

在输入输出这一过程中,模仿复制并不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模因的重新组合。有一些模因保存着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另一些模因则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来扩展。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语境掌握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依照英语的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际交流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

2.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听说板块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构建完成,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除了依靠

反复的练习,还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从教授简单的知识到因材施教,研究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状态背景,使其复制并传播合适的模因。此外,教师本身也是模因,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习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其产生行为输入。因此,在模因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师应做到:

2.1改变课堂教学主体

传统教学的模式往往造成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习者学习缺乏主动性。而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就容易造成学习者被动地、机械地模仿复制,语言模因在传播中缺少变革,缺少活力,缺少创新的能力。

2.2教师向多元化发展

a.由单一的授业解惑角色转向履行多样化职能,以渗透引导型模因教学为主,调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知识资源,增进新颖性模因传播的可能性,例如,新发行的影视中的某些经典台词、新闻中高频词汇及语句等,使学生输出此类模因的兴趣提高。

c.具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个性化模因,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其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性与流行性。

d.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地使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模因充分传播复制。

教师在进行变革的同时,也应该坚持使用成功的教学方法,如用英语授课,强化语言输出的学习环境。还可营造一些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的语境——模因可广泛传播的语境,如与学习者相关的生活场景,就某一影视片段进行模仿表演,等等,使学生自然地接受一些行为规范的模因,但也不能忽视背诵的力量。

在模因论指导下,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辅助者、将教学内容隐性渗透的研究者、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辨别者(邹春玲,2006)。

3.结论

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也就是听与说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模仿与复制来熟悉目标语言,而语言作为模因正是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运用模因论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来开展实施教学,使学习者能够通过语言输入与输出尽早掌握目标语言,使外语输出如同母语一样。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

[3]邹春玲.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与模因论的关系[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7).

[4]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5]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猜你喜欢
模因论听说教学大学英语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有效做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输出驱动假设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