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中专语文教学和评价体系,积极应对“学业不良”现象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学业教学内容

田 甜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面,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一类学生。这些学生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学习过程,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逻辑思维等。

从某个角度来说,中专学校很多学生都属于学业不良学生的范畴。他们一般都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反映敏捷,这类学生从智力上来说应该是能迅速接受新知识的,而事实上,这些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确实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可当他们一面对语文学习,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差,死记硬背的知识不愿背,更不要提主动思考了,考试成绩自然很不理想,很多语文老师都把上课当作痛苦的任务。难道他们真的就是铁板钉钉的学业不良学生吗?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这样一群学生呢?

一、中专学校语文课的现状和原因

语文课是中专学校必修的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便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

然而在中专学校,语文学科的地位十分尴尬,大多人认为,中专的特点在于“专”,所以把重心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忽略了语文的学习,不少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语文,甚至在语文课上也不学语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几乎没有,“一般”占多数,“比较喜欢”和“不喜欢”的占少数(后者又明显多于前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从语文学科自身原因来看

一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关于文本的理解鲜有绝对统一的答案。正所谓一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发散性的问题,学生从各自角度出发得出的答案,教师很难简单地判断对或错,对学生而言,不知正确与否,学习的愉悦感便难以被激发。学生付出努力后,考试成绩未必提高,学习积极性易挫败。二是语文学习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语文学习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学到的知识可能一时用不上。三是语文学习的方法较灵活。传统的题海战术的训练并不切合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实际,多做题目不能保证语文成绩的提高,甚至有时还会起相反的作用。四是语文的考核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个人的语文能力。这些都导致语文教学容易走上枯燥乏味的歧途。

(二)从中专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来看

1.中专生语文学习先天不足。中专生大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能力差,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主要表现在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讲抓不住要点,注意力常常不集中;讲话颠三倒四,逻辑性不强;阅读理解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甚至直接抄袭别人作品。

2.中专生语文学习后天不良。中专生进入中专的目的多是学门技术,在他们的观念中,以后是靠专业技术吃饭,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课上,至于语文课,自然而然便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不学完全靠兴趣。进校后,语文学习一无计划,二无目标,三无责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惰性大、依赖性强,主动性不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课堂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马虎应付。不少学生不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语文是基础课,中国人可学可不学,学语文就是“认点儿字”、“知道几个作家”;有的说“没有必要学语文,社会上那么多文盲没有学语文,不是一样正常交流”、“凑合一下得了,没打算学出个什么样来”。

二、正确看待中专生的“学业不良”

日本学者北尾伦彦认为造成学业不良有三个层次的原因,第一层次的原因直接影响到学业不良,后面层次的直接性渐弱,三个层次间相互影响。第一层次是最直接原因,主要包括学习活动失败,基础学力缺失,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不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等。第二层次的影响相对间接,主要包括智能结构上的缺陷,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性格问题等。第三层次的原因包括对班级和学校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交友关系上的失败,亲子关系上的失败等。

在中专学校,面对不是一个而是一群的这样表面看来“学业不良”的学生,语文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过程不努力,符合学业不良定义的范畴;另一方面,他们智力正常,身体健康,不少学生在专业课或“旁门左道”上颇有“建树”,应该说造成他们“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生理因素。我们一方面要从学生、家庭和社会上找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反思自身的教学体系、方法和评价体系,一分为二地看待“学业不良”的中专生。

三、调整教学和评价体系

(一)调整教学体系

1.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学业不良。同高中生相比,中专生往往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他们,越比自信心越低,课堂上常常是“启而不发,调而不动”,强求回答,不是说“不会”,就是“还没想好”,再不就是低头不语,逼得教师唱独角戏。如何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呢?语文教师首先要满足学生自我激励的心理要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

(1)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学应开展“表现教育”,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作业、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在表现中优化个性。

(2)让学生参与研讨问题。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理解程度,面向大多数学生,从易到难,设计出几个有趣的攻关问题,发动同学多角度去寻究答案。教师及时伴以启发、点拨和鼓励,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生畏,会降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感到学习过程的欢乐。实践证明,凡经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最能激励人、鼓励人。中专学校的学生对死记硬背的知识已经深恶痛绝,但对实际操作非常着迷,因此,中专学校的语文老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由单纯的文化知识的比较改为技能知识的比较,充分发掘学科知识中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以期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同时让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理论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

3.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改变,必然导致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在中专学校,由于缺少了高考这类终极目标的考核和检验,学习要显得松懈得多,学生也非常“势利”,他们绝对不会勉强自己上一门枯燥无味的课。课上得好就听,倘若上得不好,学生会以各种方式向你抗议,睡觉、听歌、看小说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大摇大摆走出教室去操场上玩。可以这样讲,中专学校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更高。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室,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师的讲授上,这是一门艺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采取“一律化”、“齐步走”的方法,经常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成功率不高;现代语文教学提出“异步教学”,可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异步教学”主要包括几个内容:一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异步——把学习过程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各个学生都从独立自学中获得成功。二是作业异步——语文作业布置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使基础好的学生潜力得到发展,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拾级而上,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语文教学进度异步——成绩好的可以超前,成绩差的允许先慢些,然后再追上来。

(二)调整评价体系,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

如果按照高中的要求,中专生几乎没有值得奖励的地方,必须从中专生实际出发,改变奖励标准。在中专学校,学生经常听到的“不对”、“不好”这样的评价,这容易对教学甚至教师产生抵触。语文教师应从中专学校培养目标出发,不对学生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及时觉察学生出现的情绪变化,或者一些微小的隐蔽的细节,凡是朝着中专学校培养目标努力的学生,都应该予以奖励,奖励要与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学生感到无愧于接受奖赏。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是老师的鼓励、微笑等。这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必要时可加大称赞的力度,扩大其影响,使奖赏达到较长久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激励、奖赏学生,尽量少批评学生,更不能随便侮辱学生。

作为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深入学习并熟练运用学业不良理论,对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将学业不良理论内化到教学过程中,真诚、细致、耐心地对待“学业不良的学生”,使学生早日走出“学业不良”的阴影,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级教育硕士(语文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学业教学内容
艰苦的学业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