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凤芸
[摘要]:一节课的导入就如同戏剧作品的开场,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课堂导入也一样,新颖巧妙的导入是中学语文成功的开始,它能在上课之初就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课堂 导入艺术 学生
一节课的导入就如同戏剧作品的开场,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课堂导入也一样,新颖巧妙的导入是中学语文成功的开始,它能在上课之初就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复习提问导入
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授《星星变奏曲》时,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郑愁予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光耀闪烁的星星相逢,倾听江河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就语文课来说,不少课文之间或者在题材、思想内容,或者在写作体裁、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的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让新旧知识相连,从而不断加宽加深学习的内容。
二、音乐导入
教师在安排一篇新课文的教学时,可以选用一段与课文相宜的音乐,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以较强的煽情性文学语言导入新课,从而较好地渲染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开启学生心扉,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以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散文《春》时,为了能让学生边读边感受作者笔下美丽多姿的春景,我为他们播放了《春之声》这首音乐,伴着美妙的乐曲,读着朱自清的心声,幻想着身临其境置身于春天中,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似乎都感同身受,这样的课谁还会分心呢?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议论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如果以一曲雄浑的《国际歌》导入,当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时候,整个教室肃穆庄重,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那种崇敬和怀念,就会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这样就为全篇课文教学定下一个准确的基调,在后面的正文教学中,学生会带着相同的心情,在恭敬地聆听恩格斯的肺腑之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某种动机,也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说只要把握好每节课开始阶段引发兴趣的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有了保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导入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故事导入
学生喜欢听故事,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由小故事引出,是导入的好方法之一。情趣盎然的故事导入,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上。
例如,在讲授《拿来主义》一文时,针对本文内容,用了这样一个故事: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的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吧。
这则佚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又切合课文内容,给“拿来主义”一个很好的诠释,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更好理解课文。
例如,在讲授《出师表》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几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他的品质有个初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文章表现出他的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情怀也容易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品导入
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小品、表演也不失为一种导入的好方法。我在讲授《香烟的自白》一文时,就找了几个同学展示吸烟的场景,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中让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害处。在讲授《从三到万》一文时,我找同学再现了文中的故事,同学们在笑声中,不仅轻松的理解了古文的含义,也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五、悬念式导入
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
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一文时,我先设置了几个悬念: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杨修为什么被杀?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杨修这个人?悬念设置完,学生急于打开书本,积极寻找答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没有定法,一节课需要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学生类型与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事例与方式,课堂导入时还要注意事例的实效性、方式的有效性,学生才不觉得乏味,才能使师生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语文课堂精彩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