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艺
摘要:在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教学中结合其课程自身特点,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分析,阐述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并探讨了高职高专物理课“互动”式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程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职高专;物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30-02
一、“互动”教学方式的涵义及其优点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教学相长,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与传统教学相比,“讨论互动”式教学有四大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讨论互动”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学组织方法,参与性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校为学生而存在,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学生主体思想”。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2、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
“互动式”教学的又一特点是一切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摸索、思考,必然督促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这就会迫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在思考过程中,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挖掘,从而培养起对学业的浓厚兴趣。
3、促进教师钻研,学习再提高
“讨论互动”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谋划好如何既要把所讲知识使学生掌握,又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鞭策和督促。
4、能促进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教学方式的特点之一便是注重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二、高职高专物理课实施“讨论互动”教学方式的可行性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理工科重要基础课程,不同于管理类、语言类等文科课程,既没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也没有口语、听力等实践环节,要实施教学互动似乎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能够精心组织、细心挖掘互动环节因素,大学物理课也能改头换面,从传统的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以教材提供导人,激发课堂氛围。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及有关课外资料,并尝试在每节新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说新课大概内容,说新课中的疑难问题,说教材的难点与重点,说新旧知识的联系,说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说课本知识与科技前沿的应用,等等。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思路与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老师的思路高明在什么地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在讲到一些科普类前沿性物理知识时,也可以利用“讨论互动”来实现。
三、高职高专物理课“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设计
对高职高专物理课采用“讨论互动”式教学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步进行:
1、引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讨论
在堂课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现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已有的经验对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大胆猜测可能的情况,提出初步的研究方案。教师和学生再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论证,结合运用的互动课件,确定研究方案。根据学生情况,以2-4人为单位,形成研究小组,承担相应的探究任务。
2、分析问题,合作探究
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根据方案,利用互动课件开展探究活动,各有所侧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变教师直接奉送的方式为学生尝试发现方式、自主探索方式;变单向演绎传输信息方式为数学实验方式、多向合作交流方式;变接受性教学方式为研究性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方式、综合型教学方式。
3、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探究的成果,教师和学生一同归纳总结,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
以图示之,即:
四、高职高专“讨论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思维
教师要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要提供、创设含有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向心力。例如,对于“伏安法测电阻”的一课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进行“讨论互动”式教学:(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画出关于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的两张电路图;组织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实验,可以发现两种方法在测量电阻上有较大的差别。(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当学生发现两种电路测量存在差别时,便纷纷提出多种猜想。经讨论分析,最后集中在电流表有内阻的猜想上。(3)反复实验验证猜想。指导学生再做实验并进行分析,使他们逐步体会到,因电流表有内阻,故用内接法电路测电阻误差较大。(4)科学地解决问题。在学生猜想和讨论基础上,教师及时加以归纳总结,指出在实际的实验中两种电路测虽均有误差。由于一般电压表内阻都很大,故外接法电路测电阻比较准确。由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气氛和谐、炽热,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2、指导探索、互动研讨、突出主体
问题提出后,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测、假设,并展开讨论,然后进行实验探究。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计中指针的变化,提示注意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指针偏向。在学生对感应电流的方向已有直观的认识后,他们可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如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与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有关?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否会与原磁场方向有关呢?也有的同学会直接提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在实验中,第一步界定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在连接电路时,提醒学生要先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再闭合开关,第二步中可分为四小步,即分别将N极和s极向下插入和拔出磁铁,每一小步完成后,都要及时根据第一步得出的结论判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要适时启发。适当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3、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对某一物理规律进行探究时,需要在教师精心指导下,运用抽象思维和科学归纳的方法,设计实验去观察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从而获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楞次定律的“感应电流方向”的探究过程中:
(1)比较图2中的甲、乙或丙、丁两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图2
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有关。
(2)比较甲、丙或乙、丁两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同样是插入或拔出磁铁,磁通量同样是增加(甲、丙两图)或减少(乙、丁两图),感应电流方向不一样,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还应该与磁场方向有关。
这时学生考虑到需要在实验记录中标出原来磁场的方向,以及应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图3所示:
(3)再比较图3中各图,可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甲、丙可得出,磁铁插入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比较乙、丁可得出,磁铁拔出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同。
(4)归纳总结,可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磁场方向相反,阻碍其增加;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来磁场方向相同,阻碍其减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总之,“讨论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与推行势必会将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大胆重新分配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真正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使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共进的活动统一体中。
责任编辑张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