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应让高一新生多动手

2009-07-30 09:50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动手物体高中物理

聂 非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但多数普通中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在实验和演示教学之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动手能力可谓少之又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相对降低,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个高一学生面临的老问题——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许多年轻教师较为头痛的一个教学难点。高一新生普遍反映:在初中学习物理只需花很少的时间,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基本上就能掌握知识;而高中物理所用的学习时间多,上课听讲、认真看书,课后还是不会做作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初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简单、直观形象。高中物理知识性强,有些规律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悖,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2、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初中学生主要是培养形象思维,而高中学生必须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提高思维深度。高中教材将具体的实物抽象为理想的模型,思维形式的提高也很明显。

为了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推论从他们的手中得出,让一些复杂化的公式具体化,赋予学生成就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解题能力。下面结论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第一章力》:高一物理的第一章内容是关于力的分析和理解,由于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教材这样安排非常合理,它很好地衔接了初高中物理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力学知识轻松地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但仅停留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学生自己动手,把生活中可以涉及到的现在用力分析的形式勾画出来。

比如最为常见的斜面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停留在物体在斜面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现象,我们应引导学生动手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如果施加外力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在运动状态下当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时物体受到哪些力作用?这些力有什么特点。斜面运动的受力分析对于高一新生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训练的过程中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应该作为重点来抓好。

《第二章直线运动》:初中阶段学生认识了匀速直线运动,但相关知识过于简单,高中教材在直线运动中增加了速度v、位移s和加速度a等,这些矢量可以形象地描述较为复杂的物体运动过程,在抽象的运动状态中学生还是难于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中引入了v-t图像和s-t图像,利用这两种图像学生可以更具体地了解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把v-t图像和s-t图像所画出的图形当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看懂题意和读懂v-t图像和s-t图像的基础上,不仅要分清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能够自己动手把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用实际图线的形式画出来,让学生认识v-t图像和s-t图像的本质(只是v、t和s、t的关系图线),使学生更能在多阶段多层次的运动过程中把握好每个运动步骤的细节,为高二学习综合题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前面的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训练略显单调,那么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涉及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将更复杂,更抽象,不管是水平线上的多阶段运动还是斜面上的折还运动,单凭想像力学生很难看清整个运动过程的多样化也难理解各运动间的紧密联系。此时,学生不仅要多动手画图,还要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多进行实验研究,切实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而教师应尽量加强直观性教学,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多动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提倡多采用让学生自己多动手的方法,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动手物体高中物理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