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中的“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研究

2009-07-30 09:50徐有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主体

徐有芳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我们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实现“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

一、“课程生活化”和“生活课程化”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作为物理基础教育改革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结果和努力目标,“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笔者认为关于“生活课程化”和“课程生活化”是对生活与课程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所谓“生活课程化”应理解为: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无处不在为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传播知识,而社会这个大而复杂的课堂也在每天教育着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现实中去学习、去汲取有益的知识营养,将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师,而把社会当作一个全人类共同学习的大课堂。“课程生活化”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普通狭义的教室课堂上学习的课程,偏重知识但不脱离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科学但不失生活的兴趣性,让学生感到科学在生活中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

“生活课程化”属学生个体的主体行动,但由于我国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能适应这种思想,需要我们的教育给予一定的辅助指导,这就是以前有过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克服物理基础教育中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构建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物理教育中可将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改编成综合实践活动。而“课程生活化”则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与教学中课程的改革编写及教学的安排上体现课程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课程中体现生活,让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报道来充实学生,让生活知识的更新来加快知识的更新。物理课程设计应从理性生活和现实的感性生活方面重复学生的精神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通过物理课程设计真正赋予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个体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纠正学生以往错误的观念,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的实际。

二、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实现“生活课程化”与“课程生活化”

生活是课程的主体内容,课程建设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背景,使学生生活成为课程的主体内容,让课程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桥梁,这是现代化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样“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也是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一个重要依据。把学生的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课程中每一条物理定律、每一个理论公式莫不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莫不是在生活中出现并生长起来的。课程随生活而定,而物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能够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着眼于实际,从实际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和经验,而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主动探索的“经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提供以上的机会外,还应做到:首先注意讲清知识的来源,展示知识的产生和创新过程,也是课程教材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其次讲清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使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更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再次是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里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物理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关于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STS教育思想早已在国外兴起而教育改革也在我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改革家、教育家的关注。终有一天,中国的教育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得全部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把我国教育推向世界水平!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主体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假期归来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